[下雨]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

幕沧小澜 2025-09-27 19:43:48

[下雨]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核心就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西方造不出“双脉冲发动机”。这是因为西方认为“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复杂度过高,很难造的出来,所以西方重点押注的是“冲压发动机”。结果没想到咱们却把“双脉冲发动机”给搞出来了。   霹雳-15亮相实际战场上直接就让那些西方导弹“老大哥”们有点尴尬,不就是因为它有着双脉冲发动机和氮化镓雷达模块嘛   这两个东西说难是真的难,关键还不只是技术本身,还有材料、量产、供应链整个一套都得跟得上。   西方不是没想过做双脉冲发动机,但他们觉得太复杂、工艺压力太大,一直押注冲压线路,结果中国这边硬生生先把复杂的双脉冲零件给搞定了。   双脉冲玩出来,导弹飞得够远,打击时还能保持超强机动能力,美国自己的AIM-260尝试突破,光项目推进就拉扯好多年,到如今有计划,有预算,就是没见多少成品。   欧洲选择冲压觉得马力猛、速度强,可对尺寸、空气密度挑剔,真正实战里不少问题暴露出来。反观霹雳-15不仅实战过关,升级版已经悄悄准备部署了。   雷达更是门槛高,霹雳-15能准头高到离谱,靠的正是氮化镓雷达,这点对西方来说几乎就是生死线,材料全世界中国有绝对的话语权,想买都买不全,2023年一收紧出口政策,外面直接傻眼。   氮化镓这玩意让雷达不光探测远,锁定精度还高得恐怖,抗干扰能力非常顶,美国和欧洲导弹在雷达头上要不就成本高得离谱,要不就供货缺货,根本装备不起全军。   成本也是绕不开的问题,美国欧洲做一颗导弹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不等。而中国端出来霹雳-15,价格打下来量又足、品质又稳,出口都不用咬牙卖。   反过来西方导弹高价背后是供应链分散、人工贵、技术层层外包,一个环节卡住,别说降价,量产都成问题。   再说研发流程,西方搞导弹喜欢多国合作、共享开发,但问题是进展让人堪忧。欧洲流星就是例子,派头大但每步都得投票协商。美国也是各种军种拉扯预算审批,AIM-260苦苦推进慢得让人着急。   中国这边向来是目标明确,兵工企业一条龙干下来,从材料、制造、试验到投产,速度几乎碾压。中国惯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对西方分散慢动作形成巨大反差。   另外就是供应链的极致把控,镓这类原材料不是随便就全球采购能解决的,尤其到中国一收口,西方雷达分分钟断材料   西方现在只能东奔西跑寻替代材料,但雷达性能直接下滑,怎么可能跟得上中国大批量自主生产。   技术理念和路径之争在这场竞赛中被放大。西方总想着安全兜底,所以新东西层层论证,一步动弹都要防范风险,就算科学家牛,管理层拖慢项目节奏也是常事。   而中国敢上快马,啥新技术只要方向对,就是大量迭代、边用边试,霹雳-15能快速成军也说明了军工系统从顶层到一线配合的默契和高效。   西方折腾多年总感觉霹雳-15还是个过不去的坎。一方面被成本和材料死死掣肘,另一方面导弹的实用性、价格和可靠性又难以保障。   霹雳-15算得上是中国军工这场“持久战”里打出的漂亮一仗,让未来空战的话语权,不但有希望牢牢抓在自己手上,还能用技术反过来给别人设一道难过的坎。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