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晚年曾对记者说:清华物理系的老师叶企孙就是个老封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27 15:45:30

[太阳]“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晚年曾对记者说:清华物理系的老师叶企孙就是个老封建,老顽固。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并培养了后来享誉各领域的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就包括:何泽慧、钱三强、王大珩、赵九章等人。 (参考资料:2011-08-03 科技日报——什么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三识何泽慧) 在年轻科研人员口中,何泽慧有个外号,叫“核保护伞”。 这把伞,最初是为她自己撑开的,上世纪30年代初,想在清华学物理,对一个女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系里的叶企孙教授他们就直白地劝退,觉得这不是女人该干的事,何泽慧晚年提起这茬,还气得骂他是“老封建”。 她没退缩,联合其他女生据理力争,硬是让系里松了口,给了个“试读”的机会,最后,她用一份全班最高的90分毕业论文,漂亮地回击了所有质疑,这股劲儿,从国内带到了国外。 为了学造武器打日本人,她跑去德国读实验弹道学,这专业可了不得,军事保密,原则上不收外国人,更别提女学生,她偏不信邪,抓住了系主任曾在中国当过顾问的旧事,硬是把自己给“说”了进去,成了那儿头一个外国女学生。 想象一下,深夜的实验室里,一个梳着双辫的江南女子,独自面对着真枪实弹测量数据,这画面,本身就是一种宣告。 当她成为科研领域的领军者后,这把“保护伞”便为更多人撑开,她护的,是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新苗头,是那些可能失败的高风险探索。 高空气球项目,当时被上级领导看作是瞎胡闹,何泽慧却在会上热情洋溢地发言力挺,还亲自跑到香河的发射现场去指导,她用自己的声望,为这个新学科挡住了风雨。 还有一次,李惕碚和吴枚提出一种新的X射线成像法,备受非议,何泽慧不为所动,她只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原始数据,她不仅全力支持,还特意请来钱三强观看成果,为新方法“背书”。 她保护的,是创新的火种,哪怕这火种微弱,甚至可能熄灭,年过八旬,她还跟着年轻人一起坐船到密云水库,参与一项水声探测宇宙线的实验,那个实验最后并没成功,但对她来说,探索本身就意义重大。 这把“保护伞”最令人动容的,是它敢于为人撑起一片天,尤其是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保护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 技术骨干贾恩凯因历史问题被捕,何泽慧急得四处奔走,她对着有关部门义正言辞:“科学上能干的人才本来就不多,就应该好好保护!”这掷地有声的话,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需要担当的。 这种爱才、护才,是她一贯的风格,她曾联名写信,力挺研究交叉学科的陆埮评上院士;也是她大力推荐,让李惕碚成了首批出国访问的学者。 她自己身陷囹圄时,也没放下这把伞,在陕西合阳的干校,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的她,和钱三强一起,用量角器这类简陋到可笑的工具,一丝不苟地观测贝内特彗星,还做了详细的数据处理。 即便自身难保,她也要为内心的科学之火撑起一片小小的、干净的天地。 从为自己争一个读书名额的“小女子”,到为国家撑起核物理大厦的科学家,再到为一个个鲜活人才遮风挡雨的“核保护伞”。 何泽慧的伟大,不只在于她和钱三强共同发现了罕见的原子核“四分裂”现象,更在于她用一生守护了科学探索最需要的自由、勇气和纯粹。

0 阅读:33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