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

芸霄记史 2025-09-27 10:46:50

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料这一去,就让他成为了青史留名的大功臣!     在此之前,刘贵福已经凭着手艺打出过名气,在孙殿英的部队里,他把一挺国产机枪改得彻底脱了样子,结果在射击比赛中硬是超过了进口的捷克机枪。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土枪不可能赢,但结果是国产机枪射速快,不卡壳,还更耐用,这一下子让他从普通工匠直接升成带队领工,手下管着二十多人。     这样的本事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刘贵福一路熬出来的,他小时候家里穷,11岁进私塾读了三年书就得停下,14岁开始挣钱养家。   16岁到了卫戍部队当勤务兵,别人嫌活累,他却总泡在修械所门口,看老师傅拆枪装枪。   17岁正式进了冯玉祥部队的修械所拜师,别人学徒三年才能摸到真枪,他不到一年就能把一等学徒的活干利索。     抗战爆发后,太原兵工厂被炸毁,他带着工友往南逃,走到风陵渡遇上八路军,看见部队和老百姓亲近得像一家人,心里彻底动摇。   他告诉工友们,与其四处逃亡,不如跟八路军走,造枪打鬼子,于是,一行人拆了工具藏在柴火里,白天躲,晚上走,硬是花了一个多月才到达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   那时候八路军急需要造枪的能人,刘贵福和他的工友们的到来受到极大重视。     到了延安没多久,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因为没有高射炮,大家只能眼瞅着炸弹落下。   刘贵福憋着气和工友缩在窑洞里画图纸,铁轨劈开当钢材,石磨盘改成车床,连媳妇的纺车都被改成拉膛线的工具。   几个月后,延安第一挺高射机枪运出来了,很快,一架日机在延安头顶被击落,老百姓冲到山里欢呼,口口声声喊着刘师傅造出了“救命枪”,这个场面,成了延安城一个难忘的记忆。     此后他又琢磨起步枪的问题,当时八路军手里的枪型号混乱,坏了零件就没法替。刘贵福把三八大盖和汉阳造来回折腾,最后设计出一支新枪。   枪身短了一截,更适合山地作战,还暗藏一柄三棱刺刀,只需按个钮就能立马弹出,比日本兵装刺刀的速度快多了。   1940年军队建军节时,他背着新枪交给彭德怀,彭总试完后很满意,当场定名“八一式”,后来这种刺刀设计成了新中国步枪的标准配置。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国家兵工专家,可做人依旧像个普通工匠,常年一身油污工作服,与工人们一起蹲在地上吃饭谈活。   即便到病重的时候,他脑子里还惦记着枪械,住院时让家人把五七式步枪的图纸带到病床边,指着说某个角度得改,否则战士用起来会费劲,直到最后一刻,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让战士们用上最顺手的枪。     今天再走进黄崖洞旧址,能看到他们当年用过的工具:缺口的锉刀,磨得光亮的扳手,还有那台土镟床。   东西旧到不值钱,但却说明,当年正是靠着这些最土的工具,造出了能扛起民族独立的家伙事。   现在我们有航母,有隐形战机,但这一切都是从那个年代的锉刀和铁轨开始的,刘贵福和那个时代的人,拿出的是一股子硬劲:无论条件多难,只要有一双手就要造出打得响的枪。     参考信源:德州记忆|军工英雄刘贵福——德州新闻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