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方面前已无空中优势。 最近,从五角大楼传出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印太司令部新任司令帕帕罗、空军参谋长阿尔文等美军高层将领,接连公开坦言,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军已无法笃定能夺取制空权。 这一表态,凸显出美军在此区域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可不是什么客套话,也不是为了多要点军费的小把戏。这背后,是支撑了美国几十年霸权的基石,正从四个维度上,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痕。 首先是空间上的挤压,曾经辽阔的太平洋好像“变小”了。过去,关岛是美国人心里绝对安全的“大后方”,但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 中国的导弹打击范围覆盖了从日本到菲律宾的第一岛链,甚至更远。比如那款射程据说有4000公里的东风-100,还是机动发射,根本防不胜防。 更别提速度超过10马赫、还能在空中玩漂移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了,现有的防御系统在它面前基本就是摆设。 这种情况下,美军就算在菲律宾多修几个基地,感觉也不像是增强了防御,反而更像是摆出了更多等着挨打的靶子。整个战略纵深,被压缩得几乎不存在了。 其次,技术的优势天平也开始倾斜。美国空军的王牌,像F-22已经停产,而F-35更像个多面手,真要说到一对一的空中格斗,未必比歼-20强。 但更要命的不是单挑,而是玩法变了。中国的歼-20S双座型战机,据说能指挥无人机组成“蜂群”发动攻击,这种体系化的打法,让美军最精锐的F-22在模拟对抗中都占不到便宜。 这种玩法上的差距,是一种新的“代差”,美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应对方案。而且,在开打的第一时间,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中国的PL - 17空对空导弹射程约达300公里,反观美军常用同类导弹仅160公里。如此差距下,在空战中,我方极有可能于视距之外便锁定对手,占据先发优势。 展望未来,有传闻称中国第六代战机已进入试飞阶段,其研发进程锐不可当。反观美国,同类项目仍停留在图纸之上,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态势已初现分野。 第三个裂痕,出现在信息层面。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美军的强大很大程度上依赖卫星提供的“上帝视角”,进行通信、导航和侦察。 但这个命脉现在异常脆弱。一方面,中国构建了由约400颗卫星组成的侦察网络。在此之下,美军的每个动向或许都无所遁形,如同暴露于中国的直视目光之中。 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制手段也让美军头疼。去年3月,一个中国空间机器人靠近并干扰了美军的通信卫星,这事让美国太空军司令萨尔茨曼直言“头皮发麻”。 一旦太空中的这些“眼睛”和“耳朵”失灵,美军整个作战体系就可能瘫痪。再加上量子雷达这类新技术的出现,连隐形战机的优势都可能被削弱。 最后,是战略和心态上的被动收缩。当美军高层开始说,目标不是“打赢”,而是“威慑中国使其不想动手”时,你就知道,心态已经变了。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行动上,美军搞了个叫“敏捷作战部署”的策略,简单说就是把飞机拆散了藏到各个小机场,免得被人一锅端。 但这招听着聪明,却有个致命弱点:这些临时机场缺油少弹,后勤跟不上,飞机就算安全,也打不了仗。 美军内部的兵棋推演结果更惨,一开战,基地就被导弹洗地,飞机要么在地面上动弹不得,要么航母只能赶紧往后撤。这已经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在被动地琢磨怎么才能活下来。 所以说,美军在西太平洋空中优势的松动,不是单一武器的问题,而是地理安全、技术模式、信息主导权和战略自信这四个支柱都出了问题。 美军将领们的坦白,既是向国内要资源的呐喊,更是对一个残酷现实的清醒认知:那个由美国单方面说了算的天空,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信源:作家杨文山 2025-09-25 19:26·热议小助理 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
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
经略简料
2025-09-27 10:45: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