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打开了!”青海,一群打工人准备坐车回乡,结果,之前做工的老板娘突然出现,竟然将他们全部拦下,他们还以为工作出啥问题了,没想到,老板娘居然掏出一大把钱,给全部工人都发了100块钱,叮嘱大家路上注意安全,饿了就拿着100元买东西吃,别舍不得钱!网友:活该她发财! 这群工人多是“湟中建筑工”劳务品牌下的从业者,常年跟着老板娘的工程队在青海各地辗转,年平均收入刚过五万,双手磨出的厚茧里嵌着洗不净的水泥灰。 老板娘姓陈,四十出头,早年也是从海东农村出来的打工者,在工地上扛过钢筋、拌过砂浆,知道年底返乡时攥着皱巴巴工钱的踏实,更清楚空腹坐十几个小时长途车的滋味——那是二十年前她第一次外出务工留下的记忆,至今想起仍觉得胃里发空。 她的工程队没成规模前,就从不拖欠工资,逢年过节还会按青海的习俗给工人家里捎去米面油。 工人们当时全愣住了,几个年纪大的赶紧摆手,说工资上周就结清了,这钱说啥也不能要。 陈老板娘把钱硬塞到他们手里,嗓门一下子提起来:“工资是你们干出来的,这100块是我的心意。你们回玉树、果洛的路远,有的要转两三趟车,路上冷,别光啃干粮,买碗热汤面暖暖身子。” 人群里的年轻小伙红了眼眶,他母亲住院刚出院,正愁路上没法买些营养品,这100块钱刚好解了他的急。 没人会觉得100块数额惊人,但这份心意在劳务市场里格外打动人。青海的工程到秋末大多停工,工人返乡的路常要穿过寒风料峭的戈壁,不少班车连暖气都不足。 他们早习惯了自带馍馍赶路,服务区二三十块的盒饭能省就省,陈老板娘的叮嘱恰恰戳中了他们最真实的窘迫。她记着每个工人的返乡方向,知道谁要走夜路,谁家里有病人,这些细节让冰冷的钱变得温热。 这份举动之所以引发共鸣,正因为它打破了太多人对劳资关系的刻板印象。 仙米司法所去年还调解过一起工程款拖欠纠纷,就因为工时争议,工人拿不到余款得靠司法介入才能结清;更有企业在工人工伤后,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推卸责任。 太多工人见过为克扣几百块耍尽手段的雇主,也尝过讨薪无门的无奈,陈老板娘的做法便成了暖流。她清楚,青海49个劳务品牌能立足,靠的就是工人的踏实干活,关心他们的难处比任何激励都管用。 网友说“活该她发财”,根本不是因为这几百块钱。陈老板娘的工程队成立五年,工人流失率几乎为零,很多人跟着她从“青海拉面”店装修做到景区建设。 她从不跟工人算细账,工人家里有事预支工资从不含糊,这次发路费更是让大家记在心里。劳务经济里最缺的不是资本,是这份将心比心——工人愿意为她多干半小时活,材料浪费得少,项目推进快,生意自然越做越稳。 真正的经营智慧从不是算计,而是懂得尊重最基础的劳动价值。陈老板娘的100块,比任何宣传都能攒下口碑。这种藏在细节里的善意,恰恰是支撑劳务品牌走得远的根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格局打开了!”青海,一群打工人准备坐车回乡,结果,之前做工的老板娘突然出现,竟
脚步丈量远方
2025-09-27 00:51:03
0
阅读:1685
太阳光
有的是老板有格局,务工人员没有;有的是相反,说实话,都按规矩按合同来就成,别来虚的!
JM448000 回复 09-27 12:44
肯定有白眼狼!说老板列么有钱,100元太少...
简单
人间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