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依秋聊趣 2025-09-26 19:49:35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不要给两句软话欺骗了,对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往死里整。千万不要对立陶宛仁慈!更不能再听他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又跟他热起来。一个小国家就让他们去作死吧! 立陶宛当初的算盘打得叮当响!2021年,他们非要推动台湾在维尔纽斯设所谓“代表处”,明摆着违反中立建交公报里的一个中国原则。 他们觉得这么做能讨好美国,说不定还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援助,前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特意飞华盛顿拍胸脯表忠心,结果美国就给了几句“民主灯塔”的空话,真金白银的好处一点没兑现——承诺的6亿美元出口贷款,不仅要绑定购买美国军工产品,实际到账连零头都不够,最后送来的所谓“军援”还是12辆二手装甲车。 台当局更不靠谱,之前吹着要多买立陶宛红酒,真等人家找上门要援助,反而提条件让把“代表处”改成“大使馆”。 中国可没惯着这种小动作,2021年11月直接召回大使,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成了183个建交国里独一份的“特殊待遇”,贸易反制更是精准落地。 要知道此前中立贸易正红火,2020年前十个月中国从立陶宛进口就涨了31.78%,他们的奶制品、小麦在国内超市都很常见,农业收入三年涨了三成。可反制一落地,2021年12月立陶宛对华出口直接暴跌超80%,到2024年上半年,对华出口从2021年的1.3亿欧元跌到只剩0.12亿欧元,跌幅高达91%,相当于三年时间把中国市场丢了个精光。 实体经济的惨状更是肉眼可见,百年乳企罗基什基斯直接关掉三条生产线,几百工人丢了饭碗;全国唯一一家对华出口冷冻牛肉的企业,八年开拓的市场一夜归零,只能砸钱另找销路。 靠中欧班列吃饭的物流行业更惨,之前中欧班列承担了立陶宛对华60%以上的中转贸易,他们特意修了两百多条专用铁轨,结果反制后直接被踢出中欧班列节点,贸易量掉了28%,那些铁轨最后只能拆了当废铁卖。 波罗的海的克莱佩达港更倒霉,原本是“一带一路”的东欧中转站,现在货物吞吐量锐减70%,仓库全空着,工人只能集体降薪度日。 更讽刺的是他们寄望的西方“盟友”,欧盟一开始跳出来替立陶宛出头,向WTO起诉中国搞“歧视性贸易”,喊着握有“胁迫证据”,结果2024年1月突然以“技术原因”暂停诉讼,要是到期不恢复就自动失效,把立陶宛晾在了一边。立陶宛前外长急得跳脚,骂欧盟“向中国投降”,可连他们自己的总统都承认,要拿出所谓“证据”根本不可能。 直到2024年新政府上台,才终于改口说前任搞涉台操作是“重大外交错误”,新总理英加・鲁吉涅内更是忙着移除中国“重大安全挑战”的标签,想把外交级别升回大使级。 但这姿态做的一点不真诚,嘴上喊着要改善关系,却死活不肯改那个挑衅意味十足的“代表处”名字,还反过来要求中国主动配合,简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看他们2025年二季度的GDP就知道,同比增长3.1%看着好看,环比才涨0.3%,基本等于原地踏步,这还是在没了中国市场拖累后的“复苏”,要是真恢复合作,指不定转头又要跟着美国蹦跶。 这种拿国家利益当赌注,输了就装可怜的主儿,根本没必要给好脸色。当初既然敢抱着侥幸心理踩红线,就得承担被冷落的代价,现在企业倒闭了、港口冷清了,才想起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早干嘛去了? 真要是心软给了机会,保不齐过两天又要拿涉台问题换美国的口头表扬,这种反复无常的小国,就该让他们彻底尝到作死的滋味,才知道红线碰不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