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名伪军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把伞,粟裕疑惑地打开伞一看,里面竟藏了一张纸,纸上的内容让粟裕吓出冷汗,他立即下令:“全军集合!” 1930年,刚踏上革命路的施亚夫加入红军第十四军,后来转到南通特委做兵运工作。 谁想到1931年4月,因为叛徒出卖,他被抓进了监狱,好在当年8月就出了狱,接着去上海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送伞传信的说法或许是流传中的细节偏差,真实传递情报的载体是香烟——那包老刀牌香烟里藏着的纸条,才是让粟裕惊出冷汗的关键。 而这位顶着“伪军师长”骂名送情报的人,正是施亚夫。他的革命路从出狱后就没顺过,1934年又因叛徒出卖被捕,这次被判了15年,关进了南京老虎桥监狱。 狱中酷刑没让他吐一个字,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监狱围墙被炸塌,他才趁乱逃出生天,为躲追捕改名叫施亚夫,寓意要做亚洲大丈夫该做的事。 逃回南通的施亚夫没停下脚步,拉起三百多人的工农守土团抗日,好不容易联系上组织,接到的任务却让他犯了难——组织要他带着队伍“投降”汪伪政权,做卧底。这意味着要背上“汉奸”骂名,连家人都可能误解。 施亚夫咬碎牙答应了,他知道敌后情报比正面拼杀更关键。为了获取信任,他用《百家姓》和电话簿编造出一万五千人的花名册,把三百人的队伍吹成整编师。 汪精卫派心腹考察时,他故意安排新四军佯攻,吓得考察官不敢去军营核实,就这么蒙混过关,被任命为伪绥靖第七师中将师长。 1942年11月,施亚夫参加了日军南通最高司令小林信男召开的绝密会议,听着听着后背就冒了冷汗。 小林信男当众宣布,已通过特高课卧底掌握了新四军苏中军区在南坎召开干部会议的情报,连叶飞、陶勇等将领的返程路线都摸得一清二楚,正部署四个日军大队和两个伪军师沿途截杀。施亚夫心里咯噔一下,参会的都是新四军核心骨干,一旦出事,苏中抗日根基就垮了。 他强装镇定,故意站出来质疑情报虚假,说南坎三面环水是死地,新四军不可能选在那开会。小林信男当场发怒,骂他质疑特高课的能力,这话反倒坐实了新四军内部有内奸的猜测。 散会后,施亚夫连家都没回,在办公室写下情报,卷成细条塞进烟盒,交给心腹副官反复叮嘱:“拼了命也要送到粟裕手上。” 他知道这一送有多危险,一旦暴露,自己和家人都得没命。 情报送到时,粟裕刚开完反“清乡”会议。打开烟盒看到纸条,他脸色瞬间铁青,手指都有些发颤。结合9月那次刚到驻地就遭围攻的经历,他立刻断定内奸就在身边。 没时间查内奸了,日军随时可能动手。“全军集合!”的命令下达后,他紧接着又下令关闭所有电台,派十几名骑兵分头去追返程的干部,让他们立刻改道。 接下来十天,新四军进入静默状态,没发起任何行动。小林信男布下的天罗地网扑了空,气得直骂,却查不出是谁泄的密。粟裕这边已经锁定了目标——通过监控电台信号,揪出了被日军女特务色诱的报务员,当即处决。这桩危机就此化解,新四军高层毫发无损。 施亚夫后来还是被小林信男怀疑过,关了三个月监狱,他咬紧牙关不松口,出狱后甚至把妻子接到敌占区稳住敌人。 哪怕后来部队被改编降级,他依旧顶着压力传递情报,多次救新四军于危难。没人知道这位“伪军中将”夜里要承受多少煎熬,既要应付日军的盘问,又要忍受乡亲的唾骂,只能在没人时默默擦拭藏起来的党证。 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张扬的身份。施亚夫用最“屈辱”的头衔,做着最危险的工作,用一条情报救下整个军区的核心力量。他的故事藏在烟盒的缝隙里,藏在伪军制服的夹层里,更藏在抗日胜利的根基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上级有意调韩先楚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婉拒:我们不缺干部“1945年11月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