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彭博社称,由于美国7月停止发放出口许可,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已将旗舰机型C919的交付目标,削减了三分之二。美媒表示,中国商飞严重依赖美国供应商,关键的航空电子设备、飞行控制系统和发动机均来自美国企业。 报道称,自从美国7月突然停发出口许可,中国商飞直接把C919的年度交付目标砍了三分之二。这组数字透着刺骨的现实:原本计划交付75架的目标,如今硬生生压缩到只剩25架。 这绝非简单的产能调整,背后藏着供应链被扼住喉咙的剧痛。知情人士的话点破了关键:中国商飞的供应链几乎所有关键环节都卡了壳,稳定生产的能力被直接打断。 问题的根子早就埋下。C919作为国际合作的产物,身上装着不少"美国零件"。从霍尼韦尔的航空电子设备,到关键的飞行控制系统,核心的发动机更是由美国GE航空航天与法国赛峰集团的合资企业提供。这些部件不是随便找个替代品就能替换的,每一个都经过了长期的适配与验证。 美国这招"断供"来得猝不及防。要知道,就在2025年初,商飞副总经理沈波还公开表示,今年C919产能将达50架,预计下线30架。咨询机构IBA更是预测,商飞2025年交付量能到50架,2030年甚至能飙升到145架。 现在这些乐观预期全被泼了冷水。飞机造不出来的滋味,比订单接不到更难受。C919的订单早超了1200架,东航一家就增订了100架,等着分批交付到2031年。那些翘首以盼的航司,只能眼睁睁看着交付计划延后。 有人或许会问,不是早就能给C919换发动机了吗?确实,东航去年就完成了C919首架交付机的"心脏更换",还成了全球首家具备这项维修能力的企业。但维修和量产是两码事,维修能解决现有飞机的问题,却填不上新飞机的发动机缺口。 中国驻美大使馆早就表态,坚决反对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搞出口管制。可表态挡不住禁令,商飞的生产线还是受了重创。这场景像极了多年前的芯片困境,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人家一收紧,咱们就得跟着难受。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看得透彻,他说发动机供应出问题确实会拖交付后腿,但中国从没停过替代动力的研发。美国这招看似凶狠,实则可能倒逼国产替代加速。就像EDA技术被禁后,中国相关企业的股价反而涨了,市场用脚投票说明了潜力。 毕竟C919不是从零开始。截至2024年底,商飞已经向三大航交付了14架C919,2024年这14架飞机运送旅客都突破了100万人次。这些运营数据积累的经验,都是国产替代的底气。 现在的困境更像一记警钟。它戳破了"国际合作万事大吉"的幻想,也让我们看清单一供应链的脆弱。航空工业本就是全球协作的产业,C919用上美国部件是发展阶段的选择,但把关键环节的主动权拱手让人,终究藏着风险。 业内早就有共识,任何大国的大飞机产业,都不可能长期依赖外部供应。美国这次的禁令,反而把"国产化"从远期目标拽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每一个被卡脖子的环节,都将成为国产技术攻坚的靶点。 对比年初的产能规划和如今的交付调整,落差背后是成长的阵痛。但阵痛未必是坏事,它能让我们更快清醒。就像当年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大飞机的国产化之路或许也需要这样的倒逼。 C919承载的不只是中国航空的梦想,更是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的追求。美国的禁令能暂时放缓交付节奏,却挡不住技术突破的脚步。那些现在卡脖子的部件,迟早会被换成"中国造"。 等哪天C919身上的国产核心部件越来越多,再面对这样的禁令时,我们就能真正从容应对。这一天或许不会太近,但美国这次的举动,无疑在推着我们加速奔向这一天。 官方信源:联合早报
美国对台立场确实变了!面对我们的施压,美国副国务卿绝口不提一个中国原则!9月25
【86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