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白人普遍被认为更高大强壮,但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他们打不过黄种人呢? 首先得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冷兵器时代的欧洲人其实没比亚洲人高多少。13世纪欧洲骑士的平均身高也就1.7米左右,跟同时期的蒙古骑兵差不多。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人甚至更矮些。 反观中国汉朝士兵,平均身高也有1.68米,放在当时全球范围算中等偏上。所以体格差距远没现代人想的那么大,那些影视剧里欧洲骑士个个两米高的形象,纯属艺术夸张。 真正让欧洲人吃亏的是战术体系。欧洲中世纪打仗主要靠重装骑兵冲锋,骑士们穿着几十斤重的板甲,排着整齐的方阵往前冲,看着威风但灵活性差。 亚洲这边就聪明多了,蒙古人发明了"骑射战术",骑兵们边跑边射箭,像放风筝一样消耗敌人。这种机动战术让欧洲重骑兵吃尽苦头,就像个笨重的相扑手被灵活的拳击手溜着打。成吉思汗西征时,蒙古骑兵用这招把欧洲联军耍得团团转,最后以少胜多。 武器技术也是个关键因素。欧洲骑士的铠甲确实精良,能挡住刀剑砍劈,但挡不住亚洲复合弓的穿甲箭。蒙古复合弓用牛角、木材和动物肌腱复合制成,拉力比英格兰长弓大1.5倍,300米外就能射穿锁子甲。 每个蒙古骑兵能带60支箭,采用"安息人射法"(边退边射)时,5秒能连发3箭,形成密集箭雨。欧洲重骑兵还没冲到跟前,就被射成了刺猬。 战争组织方式更是天壤之别。蒙古人把游牧社会改造成了"战争永动机",15-70岁男性全是战士,平时放牧战时打仗。更绝的是他们的"战损补充机制":每攻陷一座城,就强制征召当地青壮编入军队。 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时,蒙古主力才12万,但仆从军高达50万,越打人越多。欧洲那边呢?全靠封建领主临时凑数,打完仗各回各家,下次打仗还得重新召集。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战争意志。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全民皆兵"的传统,老百姓都知道"能战方能止战"。欧洲中世纪打仗主要是贵族骑士的事,普通农民连武器都不让碰。 这种全民尚武的精神差异,在持久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荷兰殖民者就领教过中国军队的顽强,最后只能灰溜溜逃走。 最后说说指挥系统。蒙古人建立了史上首个军事情报网,每支万人队配400名侦察兵,用骨符传递密信,驿站系统日行200公里。 1241年莱格尼茨战役前,蒙古间谍连波兰-匈牙利联军的集结地都摸清了,还策反了条顿骑士团的内应。欧洲那边呢?主要靠贵族骑士的个人勇武,指挥系统原始得像小学生过家家。 所以啊,冷兵器时代欧洲人打不过黄种人,不是因为他们不够高大强壮,而是输在了战术智慧、武器技术和战争组织这些"软实力"上。历史告诉我们:光有肌肉不够用,还得有脑子。
欧洲白人普遍被认为更高大强壮,但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他们打不过黄种人呢? 首先
史之春
2025-09-25 18:3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