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表面上损失的是钱!更重要的损失是中国的形象! 9月10日,波兰单方面宣布暂停中欧班列马拉舍维奇口岸的通关服务。这个占据中欧班列60%运量的枢纽,瞬间成了300多列火车的“停车场”。 外媒的报道迅速发酵,英国《经济学人》刊文称“中国物流命脉被波兰卡住”,美国彭博社则用“战略溃败”形容中方反应。 外媒那些嘲笑中国“怂”的说法,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完全是故意抹黑!他们只挑着自己想看的片段说,压根不提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波兰自导自演的闹剧说成中国的“战略溃败”,这心思也太歹毒了。 先说波兰这事儿,哪是什么中国被卡住了命脉?明明是波兰自己打错了算盘,9月10号他们单方面关了马拉舍维奇口岸,嘴上喊着“安全威胁”,实际就是想借着俄白军演的由头在地缘政治里捞好处,觉得占着中欧班列60%运量的枢纽,就能拿捏中国。 可他们忘了,这口岸可不是光为中国服务的,每天过的班列拉着250亿欧元的中欧贸易货,德国大众的汽车零件、捷克的圣诞水晶全靠这条线运,关门才几天,欧洲那边就乱了套,电商断货,汽车厂都要启动停工预案,欧盟企业天天逼着波兰给说法。 再看所谓的“中国改道就是怂”,这纯属不懂装懂,中国从来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早在俄乌冲突时就布局了替代路线。 波兰一关口岸,西安经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汉堡快线”、成都经哈萨克斯坦的南线通道立马就承接了货物,光是南线货运量一周就涨了40%。 更厉害的是宁波舟山港还开通了“中欧北极快航”,把海运时间从40天压缩到18天,专门运那些急着交货的高货值商品。 这哪是被动妥协?分明是早有准备的主动调整,就像家里备了备用钥匙,门被堵了直接拿出来用,总不能说备钥匙的人怂吧? 至于损失,到底谁亏得更惨?波兰自己算得最清楚,这口岸每年给他们带来30亿欧元的过境费和物流收入,还催生了数万个就业岗位,马拉舍维奇的工人一天能挣300块人民币,全靠班列吃饭。 关门11天,每天光过境费就损失几十万欧元,物流园里集装箱堆成山,工人只能歇业待岗,当地经济直接掉了一块肉。 反观中国企业,虽然短期改道多花了点钱,但40%的货物都通过替代路线走了,没耽误多少生意。 更重要的是,波兰这一闹,反而让更多企业看到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德国DHL都计划把20%的业务转去北极航线,中国菜鸟还在格鲁吉亚建了新分拨中心,等于波兰亲手把生意推给了别人。 外媒说中国“形象受损”,这更是颠倒黑白,中国从头到尾都没跟波兰硬碰硬,反而先表态希望保障班列通行,尽显合作诚意。 等波兰闹够了自己回头,中国也没借机刁难,第一时间恢复了班列运行,这种不激化矛盾、用实力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全世界看清了谁在真心维护全球化,谁在拿供应链当政治筹码。 倒是波兰,一会儿喊安全威胁,一会儿又说要考虑经济利益,11天就从“强硬封锁”变成“灰溜溜重开”,把自己的信誉全败光了。 现在连波兰经济研究所都预测,要是北极航线成熟了,他们GDP要降0.3到0.5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一年的预算没了。 彭博社说的“战略溃败”,更像是给自己找安慰,中欧班列开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是一条线的事了,而是一张遍布欧亚的物流网。 波兰这一个节点出问题,根本动不了整个网络的根基,相反,这次事件正好测试了中国布局的有效性,让“备用通道”变成了“常备动脉”,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只会更从容。 外媒之所以这么喊,无非是不想看到“一带一路”搞成功,不想承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的分量越来越重,只能靠造谣抹黑来自我麻痹。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就是一场现实版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波兰以为握着枢纽就能当“收费站老板”,随意拿捏别人,却忘了供应链是相互依存的,卡别人的同时也会卡住自己。 中国改道不是妥协,是实力;不激化矛盾不是怂,是智慧。 那些外媒的嘲笑,就像跳梁小丑的表演,根本站不住脚,等再过段时间看,波兰丢了枢纽地位,中国的物流网越织越密,谁笑到最后一目了然。
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
万事浮华
2025-09-25 11:4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