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为什么不联手瓜分世界?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可以好好合作,那么这个地球上将没人是我们的对手。 其实答案很简单,中美以前就是这么干的,只是拖到今天才撕破脸,1979年建交那会儿,双边贸易额才24.5亿美元,小打小闹,可改革开放一启动,美国那边眼睛就亮了,看中中国市场大、劳动力足,就带着资本和技术扑了过来——通用汽车1997年扎进上海建合资厂,宝洁1988年在广州设首个中国总部,连可口可乐都赶着把生产线搬进来。 毕竟,当时中国不仅能提供几毛钱一小时的劳动力,还有十亿级待开发的消费市场,而冷战正酣的背景下,拉着中国制衡苏联又是美国的战略刚需,这种经济赚钱+战略借力的买卖,美国自然不愿错过,也正因这份默契,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滚到2600亿美元,2018年贸易额峰值冲到6833亿美元,7万多家美企在华赚得盆满钵满,连福耀玻璃都能去美国建厂,那会儿说两句“联手赚世界钱”,还真不算夸张。 但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随着中国实力的跃升开始出现裂痕,2010年中国GDP超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美国的小算盘开始噼啪响——以前觉得中国是“听话的低成本加工车间”,没成想中国不仅把低端制造做稳了,还开始往高铁、5G这些高端领域闯。 2016年中国高铁里程突破2.2万公里,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看着自家锈迹斑斑的铁路网,美国心里头先慌了:再这么下去,自己的地球话事人地位要受威胁了,于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直接把中国标为战略竞争对手,这层维持了几十年的合作遮羞布,算是彻底扯下来了。 而后美国先拿经贸领域开刀试水,2018年对着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可中国早不是当年那个只能依赖美国市场的主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21.6%逐年降到2023年的13.6%,反而对东盟出口占比升到15.8%,直接把美国甩在了后面。 关税大棒没砸出预期效果,美国又把矛头对准更核心的科技领域,2019年封杀华为,断供麒麟芯片、逼停谷歌服务,2022年还砸520亿美元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本土产业,生怕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可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仍占其进口总量的23%,贸易顺差还有3609亿美元,嘴上喊着脱钩,身体却诚实地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现在美国急着保优势,憋着股劲想靠制裁把中国按在产业链低端,而中国偏要搞“中国制造2025”;美国拉拢盟友围堵,中国就扩大内需、深耕多边合作,毕竟谁也不想跟市场过不去。 所以回头看,不是中美不能联手,而是瓜分世界这事儿从根上就不合时宜,美国要的是我说了算的霸权,中国要的是平等发展的权利,俩国家的战略目标压根拧不到一块儿,曾经的合作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权宜之计,如今的竞争是实力对等后的必然结果,与其纠结联手称霸,不如想想怎么在竞争中守住底线,毕竟全球供应链连着你我,真闹到两败俱伤,谁也落不着好。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