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克兰男性数量持续减少,现今还在乌克兰境内的男性,获取优质女性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了。即便是乌克兰男性,面对这样的情景,也不会开心的。 说起乌克兰这几年的事儿,谁听了都得摇头叹气。战争一打响,本来就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人口结构直接就歪了楼。官方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总人口已经缩水到三千三百万左右,比战前少了近一千万。 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联合国和乌克兰统计局都反复核实过。男性这边损失最重,前线阵亡、受伤、逃兵、移民,全加一块儿,二十岁到五十岁的壮劳力少了一大截。结果呢,性别比例彻底失调,每一百个女性对应不到九十个男性,尤其在城市里,这差距拉得更大。 按理说,男人少了,留下的那些家伙在找对象上该省事儿了吧。门槛低了,不用拼房子车子高薪水,只要身体硬朗点,能帮着干家务,就能有姑娘主动贴上来。这话听着像天上掉馅饼,可搁在乌克兰男人自己嘴里,谁也笑不出来。为啥?因为这“便宜”是用兄弟邻居的命堆出来的,谁摊上这事儿,心里能舒坦? 先捋捋这人口窟窿是怎么挖大的。战争从2022年开打,征兵令一波接一波,十八岁以上男性基本躲不过去。死了的,据保守估计,乌克兰军方损失超过五万,平民里也有数千。 受伤的更多,拉回家养伤的占了前线兵力的三成。剩下的呢?一大批人打包行李跑路了。欧洲那边,乌克兰难民总共五千七百万,多半是女人和小孩带头的。 男人想走也难,边境管得严,贿赂海关的案例层出不穷,但成功率低。留在国内的男性,平均年龄往上蹿,社区里五十岁以下的爷们儿,十户人家凑不出五个。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报告直指,这场仗不光抢地盘,还在抢人命和未来。 出生率也跟着崩盘,2024年新生儿不到二十万,创下独立后最低纪录。低生育加上高死亡,人口负增长的速度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专家预测,要是战事再拖两年,乌克兰总人口可能跌破三千万,女性占比稳超百分之五十五。 这不是科幻小说,是实打实的统计,基于移民数据和战场报告推出来的。 这失衡直接砸到婚姻市场上去了。过去,乌克兰姑娘挑对象,眼睛雪亮,看重稳定工作和家庭责任。现在不一样了,姑娘们急了眼,标准松了不少。媒体采访过基辅的年轻女性,她们说,找个能在家待着的男人,就谢天谢地了,不用再纠结学历收入。 因为太多同龄人一去前线,就音讯全无。结果,留守男性的“行情”水涨船高。相亲App下载量翻倍,社区聚会里,姑娘们主动搭话的多了。成本低到什么地步?以前约会得请顿饭、送花,现在递个面包、帮修水管,就能聊上天。听起来像捡漏,可这背后是空荡荡的家庭和未尽的哀悼。纽约时报的报道点明,女性在约会圈子里的压力山大,男人池子浅了,竞争白热化。 她们不是不挑剔,是现实逼的。经济上,通胀率超百分之二十,工资买不起奶粉,女人得出去挣钱,进煤矿、钢铁厂这些重体力活。 男人呢?那些没上前线的,多半有伤病或年龄卡壳,工作也晃荡不稳。结婚率本就低,现在更惨,2024年注册婚姻比战前少四成。 离婚率反倒升了,夫妻分离太久,感情磨没了。 乌克兰男人自己尝到这“甜头”,却咽不下去。采访里,他们总提亲人战死的事儿。堂兄弟、前线战友,一个个名单拉长,谁家没点血债?这份容易得来的青睐,像在提醒,自己的命是捡来的。社会学家分析,这叫“幸存者愧疚”,心理负担重,很多人宁愿单着,也不愿沾这光。 再说,日子过得紧巴巴,超市东西贵得离谱,一份普通薪水顶多换几个月的面包。男人想当顶梁柱,也力不从心。女人扛起经济大旗,男人帮不上忙,反倒添堵。社区调查显示,留守男性抑郁率高出战前两倍。 他们知道,姑娘降低要求,不是看上自己多金,是怕再等下去,年纪一大把还孤单。俄罗斯那边也类似,战争吃掉年轻男人,性别比更歪,百分之八十六男对女。 但乌克兰更急,国土小,损失占比高。这不光是数字游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裂痕。 女人这边,日子更苦。战争把她们推到前台,九成难民是女性带孩子。 留在国内的,兼职工厂、卖手工品,晚上还得顾老人小孩。联合国妇女署报告,性别暴力涨了百分之三十六,经济机会缩水。 她们进男人生意场,煤矿里推车,钢铁厂抬钢材,身体吃不消。招聘广告上,女性岗位占比从战前的百分之四十跳到百分之六十。 但工资低,福利差,安全隐患多。家庭结构变了,女户主家庭占总数的四成,孩子教育和医疗全压肩上。 约会成了奢侈品,姑娘们上网刷战报,等消息,等着心碎。专家说,这一代女性,权利倒退几十年。 不是不想谈恋爱,是没精力。战火没停,焦虑天天缠着。
普京终于发现了一个事情,俄军拉平上将,完全就是“乌克兰的大英雄”,这种人早就应该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