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不是对俄动真格,而是集体对准中国。现在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是已经没有退路。法国政坛大乱,德国市场暴跌,意大利极右抬头,欧盟危机四伏,却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高调赴美,商讨对中国的“二级制裁”,理由荒唐——中国买了俄罗斯的能源。 欧盟这几年对俄罗斯的制裁喊得震天响,可真要说动真格,力度总觉得差口气。看看最近的第19轮制裁包,9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自宣布,里面加了些针对影子油轮和俄罗斯能源公司的措施,但核心还是老一套,绕着能源收入下手,却没彻底掐断自己从俄罗斯买液化天然气的渠道。欧盟能源主管5号还明确说,计划到2028年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进口,这速度慢得像蜗牛爬。相比之下,对中国下手却来得快准狠,直接瞄准中国企业买俄罗斯油气的二级制裁。这不是巧合,而是欧盟在夹缝里求生,借着美国压力转移视线,顺便卖个人情给特朗普。 先说欧盟自家后院那堆乱摊子。法国那边简直是政坛大戏,9月8日总理巴约在国民议会丢了信任投票,直接下台,这是马克龙第二任期内第五个总理倒霉蛋。从去年6月议会选举开始,法国就陷进泥潭,左翼右翼撕得不可开交,预算案卡壳,债务堆成山。9月18日全国大罢工,工会说有80万人上街抗议紧缩计划,新总理勒孔努刚上任就得面对这烂摊子。经济第二大国这么折腾,欧元区怎么稳得住?马克龙想任命新总理稳局面,可议会那帮人天天互怼,短期内难有出路。这不光是国内闹剧,还拖累整个欧盟的决策节奏,谁有心思管外面的事。 德国的情况更糟,市场直接崩盘。9月22日DAX指数跌了0.6%,收在23480点附近,整个9月波动剧烈,从月初的23700多点滑下来,汽车股和银行股带头跳水。回想今年4月全球股市大闪崩,特朗普上台后推的新关税政策就是导火索,德国出口导向的经济首当其冲,上半年增长率勉强零头,现在制造业订单锐减,企业叫苦连天。法兰克福交易所天天红灯,投资者信心低到谷底。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这么一趴窝,供应链断裂,通胀压力又上来了。欧盟想推绿色转型和数字计划,可钱从哪来?德国议会里辩论制裁时,总有人跳出来算账,说对俄能源限得太松,对华打压又伤自己。 意大利那边,极右势力抬头得更明显。梅洛尼政府从2022年上台就稳坐钓鱼台,她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在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拿下28.8%的票,右翼联盟牢牢掌控。梅洛尼表面上对欧盟服服帖帖,财政纪律抓得紧,赤字控制在欧盟红线内,但骨子里那股民族主义味儿没变。移民政策铁腕,外交上亲美反俄,还在乌克兰问题上站队北约。可最近罗马街头右翼集会越来越多,梅洛尼的盟友们公开质疑欧盟的统一性,说巴黎和柏林乱成一锅粥,为什么意大利得买单?她政府稳定是稳定,但这稳定建立在对内高压对外妥协的基础上,欧盟内部协调时总得哄着她,拖后腿的事儿没少干。 欧盟这危机四伏的局面,本该低调点,专心救火。可偏偏9月上旬,高调组团去华盛顿,跟特朗普团队谈二级制裁细节。欧盟委员会提案直指中国和印度企业,银行冻结、黑名单、资产没收,全冲着那些处理俄罗斯石油的炼油厂和贸易商去。理由?就一句,中国买了俄罗斯能源,帮了俄军工业的忙。这话说白了多荒唐,中国进口俄油纯属市场行为,WTO规则下合法合规,欧盟自己不也从俄买LNG吗?去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今年计划虽说要禁,但到2027年才生效。双标玩得溜,冯德莱恩在新闻会上列数据时,只提中国路径,没说自家账本。 这事儿根子在美国压力。特朗普上台后反复念叨,要G7国家对中国和印度加50%到100%的关税,堵死俄罗斯石油外流路子。9月12日美国财长直接点名,敦促欧盟跟进。欧盟扛不住,冯德莱恩9月9日视频连线美方,9月11日派人飞华盛顿,提案里加了针对中国石油贸易的银行限制,还加速淘汰俄LNG进口到2027年1月。这不是真想对俄下死手,而是想讨好特朗普,换取美国在贸易战里的喘息空间。欧盟对华政策本来就纠结,一头是经贸依赖,中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超8000亿欧元;一头是美国施压,要站队围堵。结果呢,欧盟选了后者,系统性打压中国高科技和能源合作,目的就是弱化中俄纽带,顺带向华盛顿表忠心。
快迅,快迅。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美国总统特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