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爱沙尼亚指控紧急开会,俄罗斯否认战机入侵爱沙尼亚领空。 9 月 22 号联合国安理会那紧急会议开得那叫一个剑拔弩张,爱沙尼亚代表拿着一叠雷达数据拍在桌上,一口咬定俄军战机闯了自家领空,可俄罗斯代表当场就硬刚回去,说这纯属无稽之谈,两边各说各的理,活脱脱一场外交版的 “罗生门”。 但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事儿压根不是雷达上那几个光点的技术争议,水深得很 —— 爱沙尼亚可是北约的人,真要坐实了领空被侵,那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可不是闹着玩的。 先说说爱沙尼亚这边的架势,会上直接展示了所谓的 “实锤证据”:雷达监测图上标着个快速移动的光点,说 9 月 21 号下午,一架俄军苏 - 27 战机从列宁格勒州起飞后,突然拐了个弯,闯入爱沙尼亚东北部的纳尔瓦地区领空,大概飞了 3 公里才掉头离开,前后也就几十秒。 爱沙尼亚代表说得特严肃,说这是 “公然挑衅主权”,还强调自家防空系统全程追踪,数据错不了。 这话里的潜台词谁都懂,毕竟北约那集体防御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对任何一个成员国的 “武装攻击”,都等同于对所有成员国动手,到时候大家都得派兵帮忙。 可俄罗斯那边压根不吃这一套,国防部当天就发了声明,说当天确实有苏 - 27 在波罗的海区域执行常规训练任务,但全程都在国际空域飞行,距离爱沙尼亚边境还有足足 15 公里。 更狠的是,俄罗斯还反过来质疑爱沙尼亚的雷达数据有问题,说波罗的海那片空域经常有北约战机活动,雷达信号很容易受干扰,搞不好是把自家盟友的飞机认错了。俄罗斯代表在安理会更是直接放话:“这就是故意制造紧张,想把北约拖进对抗的圈套里。” 其实稍微琢磨琢磨就知道,这事儿根本不是简单的 “飞错航线”。 爱沙尼亚跟俄罗斯就隔了条纳尔瓦河,自从加入北约后,就成了西方盯防俄罗斯的 “前哨”,每年跟北约盟友搞的联合军演就没断过。 而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州常年部署重兵,双方在这空域、海域的摩擦本来就没停过,之前也有过几次类似的 “指控 - 否认” 戏码,但都没闹到安理会紧急开会的地步。 这回之所以闹这么大,说到底还是俄乌冲突的大背景在作祟。最近北约一直在给乌克兰加码军援,俄罗斯那边也在强化西部边境的防御,两边正憋着股劲。 爱沙尼亚这会儿跳出来指控,多少有点 “借题发挥” 的意思 —— 既想向俄罗斯秀肌肉,证明自己有北约当靠山,又能给盟友递话,让大家更警惕俄罗斯的 “扩张野心”。而俄罗斯硬气否认,也是怕开了这个头,以后北约借这种由头步步紧逼,毕竟真触发集体防御条款,那可不是小冲突,谁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再看北约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出来表态说 “坚定支持爱沙尼亚主权”,但没提 “是否认定入侵”,更没说要启动集体防御条款。 说白了,北约也清楚这事儿的水分,真要为了几十秒的 “疑似入侵” 跟俄罗斯正面硬刚,太不划算。毕竟现在北约各国在对乌援助上已经有点力不从心,再惹上这么个大麻烦,纯属自找不痛快。 所以这看似针尖对麦芒的争执,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试探。 爱沙尼亚借着北约的牌子刷存在感,俄罗斯守住底线不松口,北约则在中间和稀泥,谁都不想真把矛盾激化。 但话说回来,这种 “擦边球” 式的摩擦最危险,万一哪天操作失误,或者某一方真急了眼,那后果可就不是安理会开个会能解决的了。 说到底,波罗的海这片区的紧张,从来都不是单一国家的事儿,背后全是大国博弈的影子。爱沙尼亚拿条款当筹码,俄罗斯用强硬护边界,这场 “罗生门” 的真相可能永远没人说得清,但它暴露的地缘裂痕,怕是短期内没法弥合了。你们觉得这事儿最后会就这么不了了之吗?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