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搞出大动静。都说美国霸权摇摇欲坠,为什么?原来东方大国果断出手,斩断了美国长期以来掠夺全球财富的路。过去那种靠剥削别国、利益输送来维持繁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美元的地位是这一切的基石。以前,全球买卖石油这类大宗商品,基本都用美元结算,这让美国牢牢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开关。 现在,这根柱子开始松动了。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近两百亿美元的交易,全程使用人民币。就连沙特,这个美国多年的盟友,也开始认真考虑用人民币卖石油了。 一股“去美元化”的潮流正在全球蔓延。中国和巴西的双边贸易,超过三成已经不再使用美元。阿根廷甚至直接动用国家储备的人民币,偿还了十七亿美元的国际债务。 各国这样做,是因为真的怕了。美国一加息,全球资本就疯了似的涌向美国,许多发展中国家被瞬间抽空,经济陷入困境。美国还能随时冻结别国资产,谁手里美元多,谁就心里没底。 所以,手头有资本的国家都在重新布局。中国和日本,曾经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两个买家,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减持。 卖掉美债换来的钱,相当一部分被用来购入黄金。世界各国的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用这种最古老的硬通货,来稳定自家的经济根基。 上海甚至专门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石油期货交易平台,允许卖家直接收取人民币或者黄金。 这意味着,像巴西和阿联酋这样的资源出口国,可以完全绕开美元体系进行交易,再也不用担心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波及自身。 变革的第二个关键领域是全球产业链。 过去的分工很清晰,美国负责顶层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拿走最大块的利润。中国等国家则处在底端,埋头做着辛苦的制造业。现在,这个结构正在被打破。 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中国企业另辟蹊径,首先在动力电池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 宁德时代的电池市场份额极高,连特斯拉在中国的工厂都离不开它。凭借这个优势,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的电动车季度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光伏产业的情况也类似,中国依靠成本和技术优势,几乎掌握了全球市场。 欧洲要想实现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根本无法绕开中国的供应链。许多欧洲客户为了规避美元汇率风险,甚至主动提出用欧元或人民币来支付货款。 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的应对也十分直接。虽然顶尖的3纳米芯片技术还有差距,但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已经完全能满足汽车、家电等巨大市场的需求。 这直接冲击了高通、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的业务,因为它们正在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同时,中国也开始对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这直接影响到美国F-35战斗机等尖端武器的生产。 国际关系也在悄然重组。一个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新朋友圈正在形成。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签下大量商业合同,回国后便公开呼吁欧洲应有自己的“战略自主”。 这表明,过去那种牢固的盟友关系,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在曾被视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变化更为明显。 中国带去的是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而不是政治说教。比如,中国向巴西采购大豆会预付资金,帮助阿根廷修建铁路时,还允许对方用本国商品来偿还贷款。 这种平等的合作方式,与美国动辄施压的做法截然不同。 所有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是硬实力的支撑。 中国的“北斗”系统为全球提供了GPS之外的另一个选择;中国的海军舰队开始在全球进行常态化巡航;中国的导弹技术也切实改变了区域力量的平衡。 反观美国,由于国内财政紧张,连航母的维护都出现了延误,它在全球发号施令的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这并不是说美国会立刻崩溃,而是世界正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时期。 历史上,任何一个主导者都必须为追随者提供好处,无论是安全保障还是共同繁荣。当它只顾着维护自身利益,不愿再承担相应的责任时,追随者自然会离心离德。 而无论是欧洲寻求独立自主,还是发展中国家推动“去美元化”,大家的核心诉求都一样,就是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选择变多,旧的依赖关系自然就会松动。 对美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或许在于自身。如果依然抱着冷战式的零和博弈思维,总想通过打压和封锁来维持地位,最终可能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落。
美国又搞出大动静。都说美国霸权摇摇欲坠,为什么?原来东方大国果断出手,斩断了美国
秀山丽水梦长回
2025-09-23 23:25:5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