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闹了一个国际笑话,前天就以政治不能影响体育为由,拒绝了西班牙提出的禁止

繁梦间 2025-09-23 23:07:17

国际奥委会闹了一个国际笑话,前天就以政治不能影响体育为由,拒绝了西班牙提出的禁止以色列参赛的申请,第二天转头就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给禁止参加奥运会比赛了,西方国家的双标此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奥林匹克宪章》里那个叫“政治中立”的原则,听上去特别美好,像是体育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的守护神。 可现实呢?这块本该坚不可摧的盾牌,现在看起来更像个万能工具箱,里面的工具随时能为某些利益服务,把奥运会的公信力一点点凿穿。 大家对奥运的热情好像也越来越淡了,总觉得这事儿掺和了太多政治。 所谓的“中立”,成了一个可以随意调节的阀门,想关上的时候,它比谁都严。 比如俄罗斯运动员,因为地缘冲突,一度面临全面禁赛的处罚,硬生生把政治账算到了运动员头上。 可当西班牙的一些地区和超过二十个体育协会提议,禁止以色列参赛,国际奥委会的回应却截然不同:这违背了《奥林匹克宪章》,体育不能掺和政治。 这杆秤显然是歪的,历史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不管是1936年为希特勒政权站台的柏林奥运会,还是冷战时期互相抵制的闹剧,IOC从来就没能真正脱离过政治的漩涡。 “中立”的大旗之下,运动员的国籍成了一道无形的滤镜,决定了他们是被严格审查,还是被温柔以待。 中国游泳名将覃海洋,就曾被要求在凌晨六点接受药检,数据显示,中国游泳队员人均接受药检的次数是21次,而美国队员只有6次,更离谱的是,美国运动员奈顿明明药检呈阳性,最后却依然获准参赛。 美国甚至还搞出个《罗琴科夫反兴奋剂法》,手伸得老长,想管谁就管谁。 这种区别对待,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上,以色列选手抱怨在欧洲比赛遇到“非体育干扰”,立刻得到重视,可巴勒斯坦运动员的参赛权利问题,却几乎没人去过问。 运动员的身份,似乎成了他们的原罪或者护身符,这跟公平竞赛的精神,真是背道而驰。 “中立”原则营造出的崇高道德光环,也成了商业巨头和主办方绝佳的“净化器”,可口可乐,作为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堆积如山,却是“洗绿”高手,它搭上巴黎奥运会“最环保”的宣传快车,轻松就把自己的品牌形象洗得干干净净。 巴黎奥运会一边高喊环保,一边却默许发达国家代表团自带空调,让来自非洲等地的运动员可能要在高温中煎熬,这种所谓的环保,不过是一场精致的作秀。 当奥运精神可以被用来粉饰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公时,“中立”也就彻底沦为了资本的道具。 所以别再轻易相信“体育无国界”这种动听的口号了,只要“国界”还存在,国际政治的影子就会无处不在。 《奥林匹克宪章》的“中立”原则,已经从一个理想主义的象征,异化成了一场权力游戏,它在地缘政治中看人下菜,给运动员划分三六九等,还为商业利益涂脂抹粉。 这种系统性的双标,伤害的是每一个把梦想押在赛场上的运动员。 真正的体育精神,需要的是一套对所有人都公平的规则,而不是一场披着奥运外衣、为少数人服务的游戏。

0 阅读:10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