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出这句追问,现场瞬间安静。三分钟后,掌声炸裂。 高志凯用《巴黎条约》原文、UNCLOS条款、历史地图三件套,把“主权”拆成可验证的数据,而非口号。 你想想那现场多有意思,之前还有菲律宾学者拿着几张模糊的旧照片,说“黄岩岛早就是我们的传统渔场”,话还没说完呢,高志凯直接把装订好的《巴黎条约》复印件递过去,指着第4条标注的“菲律宾领土边界西至东经118度”,笑着反问“您看看,黄岩岛在东经117度附近,这条约里哪句话把它划给菲律宾了?”,那学者凑过去看了半天,手指在纸面上划来划去,愣是没找出一句能反驳的,脸都有点红了。 高志凯没趁势逼问,反而拿出个平板打开UNCLOS(《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电子版,直接跳转到“领土主权先于海洋权益”的条款,还特意放大了注释里“历史条约界定的领土边界优先于后续海洋划界”这一句。他说“我们讲主权,不是喊‘我的’就行,得拿规矩说话”,这话一出来,底下有几个原本皱着眉的东南亚学者,悄悄点了点头。 更绝的是那张1900年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地图,高志凯特意找了档案馆的高清扫描件,上面用红色实线标着菲律宾的西部边界,黄岩岛明明白白画在边界线之外,旁边还标注着“中国领土范围”的小字。他举着地图问“这地图比咱们在场所有人的爷爷辈都老,当时西班牙把菲律宾转给美国,怎么没把黄岩岛算进去?”,这话一落,现场静得能听见笔掉在地上的声音。 那三分钟安静可不是冷场,是在场的人都在翻资料、对细节——有个老教授甚至掏出老花镜,凑到高志凯身边看《巴黎条约》的页码标注,确认不是断章取义。等大家反应过来,最先鼓掌的居然是个菲律宾本地的历史学者,他拍着手说“终于有人不是光喊口号,而是拿真东西说话了”,接着全场掌声才炸开来,连后排的记者都忘了举相机,跟着使劲拍。 其实咱们一直说黄岩岛是中国的,不是没依据瞎喊——从明清的《海国图志》到民国的海疆档案,再到国际条约的明确界定,每一条都能对上。高志凯这招厉害就厉害在,他不跟你争“谁先发现”的口水账,而是把“主权”变成能摸得着、看得懂的证据,让谁都没法耍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
优雅钢琴
2025-09-23 12:19: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