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美国这次的政策调整,说穿了是有点骑虎难下,之前为了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对英伟达的 H20 等芯片实施禁售,结果自己企业先扛不住了。 英伟达因为芯片卖不出去,光库存损失就高达几十亿美元,市值也跌了不少。 中国市场太大了,全球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消化这么多芯片的地方,美国政府看着企业损失惨重,又怕长期禁售会让中国彻底转向国产芯片,才想出这么个折中办法。 让英伟达在国内建厂,既保住技术控制权,又能继续赚中国的钱。 这种算盘打得确实精,既想限制技术外流,又舍不得放弃市场利益。 但中国这次的反应更快更直接,要求在华生产的芯片贴中国制造标签,表面上是个简单的标识问题,实际上是在争夺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几年国内芯片制造能力提升得很快,像华为的新款芯片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过了英伟达的 H20,国产替代的底气越来越足。 这种情况下,标签就不再是个简单的符号,而是意味着制造环节的价值被认可,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 以后不管芯片设计来自哪里,只要在中国土地上生产,就会被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这在国际市场上的意义可大不一样。 英伟达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建工厂需要大笔投资,要是答应在美国建厂,生产成本肯定会上升;可要是不答应,又会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更麻烦的是,就算建了厂,生产出来的芯片到了中国还要贴中国制造标签,这让美国想保持技术优越感的算盘落了空。 美国的技术限制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催化剂,之前 H20 芯片禁售期间,国内企业加速了替代方案的研发,百度、腾讯这些科技巨头纷纷测试国产芯片,结果比预期的好很多。 现在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很低的比例涨到了一半左右,这种进步让中国在谈判时更有底气。 标签政策的出台,也是向全球发出信号:中国不再满足于只做技术追随者,而是要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这场围绕建厂和标签的博弈,本质上是全球芯片产业格局调整的缩影。 美国想通过技术限制保持优势,中国则通过提升制造能力和制定规则来争取主动。 现在看来,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让中国芯片产业加速成长,而中国的市场优势又让美国企业难以割舍。 这种相互博弈的过程,会让全球芯片产业链变得更加多元,中国制造的标签不仅仅是贴在芯片上的标识,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争取话语权的象征。 未来不管芯片技术来自哪里,制造环节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凸显,而中国正在这个领域不断积累实力,这或许就是这场博弈最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看看新闻《美AI企业高管:芯片是美国对华唯一优势 不能卖》
“对中国封锁光刻机,最后活不下去的会是西方企业”——荷兰光刻机巨头的这句话,戳
【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