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陕西一老农捡到一个没有嘴巴和鼻子的女婴,为了将其抚养长大,将自己的亲生小儿子过继他人,16年后,女孩子遇到爱心医生,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王友仁和李景云夫妇住在陕西合阳县马家庄村,靠种几亩地维持生计。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军出生就听不见声音,也不会说话,小儿子王彬身体健康,是家里唯一的正常孩子。夫妇俩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收成勉强够一家四口吃喝。村子条件差,医疗和教育都不发达,王友仁常去镇上卖点粮食换日用品。 大儿子王军12岁时,已经能帮家里干些简单活计,虽然沟通靠手势,但一家人习惯了这种方式。小儿子王彬7岁,聪明懂事,常帮母亲李景云担水砍柴。夫妇俩没上过学,识字不多,但教孩子要勤快。日子虽穷,他们一家还算和睦,村里人知道他们家情况,总说养孩子不容易。 1988年7月24日夜晚,王友仁夫妇捡到王娜后,家里负担加重。王娜脸部有先天性双侧颧骨上颌骨缺失,医生说治不好。夫妇俩没放弃,坚持养她。王军和王彬开始分担更多家务,王彬特别喜欢这个妹妹,常陪她玩耍。 夫妇俩的背景就是普通农民,没什么文化,但他们用实际行动撑起这个家。村里医疗条件有限,王友仁跑过几家医院,都没结果。家里经济越来越紧,常常缺粮少饭,但他们没抱怨,继续过日子。 王友仁夫妇捡到王娜时,她刚出生没几天,脸部塌陷成一个坑,吃东西和呼吸都困难。李景云用棉布蘸米汤喂她,一点点挤进去。王友仁去县医院检查,医生摇头说没见过这种病,只能开点药试试。他们没钱做大检查,就带回家慢慢养。 王娜长到几岁时,还不会正常吃东西,李景云嚼碎食物口对口喂她,像喂小鸟。王友仁四处打听治疗办法,跑遍附近镇子,腿都走瘦了。村里人劝他们别养这个累赘,说孩子活不长,还拖累全家。但夫妇俩不听,坚持下来。 家里开销大,王娜需要特殊照顾,王军也得照料。夫妇俩商量后,决定把7岁的小儿子王彬过继给城里亲戚。王彬不明白为什么,闹过一阵,但最后还是去了别人家。夫妇俩送走他后,家里少了一张嘴吃饭,但多了一份空荡。 王娜在父母照顾下慢慢长大,虽然脸畸形让她出门总被村人指点,她学习好,也懂事。夫妇俩为她攒钱求医,没找到办法。16年后,王友仁听说西安有医院能治,带她坐车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教授听了情况,决定免费帮她做手术。 过继王彬这个决定让夫妇俩愧疚多年,但为了全家活路,他们做了。王娜长大后,知道父母的付出,从不抱怨。村里人看法没变,总说这孩子是负担,但夫妇俩用行动证明了坚持。 2006年,王娜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教授组织团队免费为她手术。第一次手术修复上颌骨,过程分阶段进行。她在医院住了几个月,术后恢复慢,但脸部渐渐正常。4年里,她做了几次手术,到2010年基本完成,能正常吃东西和呼吸。 手术后,王娜回村,村人态度变了些,她开始帮村里人写信算账。夫妇俩继续种地,王娜分担家务,生活稳下来。她选择嫁给大儿子王军,王军这些年没嫌弃她,还帮攒钱治病。两人婚后一起干活,日子过得平稳。 小儿子王彬在外打工多年,慢慢理解父母当年决定。后来他回村,一家人团聚。王娜和王军生下一个健康男孩,全家添了新成员。王彬偶尔回家帮忙,过去的裂痕渐渐愈合。 王娜从捡来的弃婴,到手术后独立生活,全靠父母和医生的帮助。她积极参与村务,帮人办事。夫妇俩老了,王娜和王军照顾他们。一家人没大富大贵,但靠互助过日子。
我有个同学,她是独生女,结婚后在大城市安了家。有了孩子后,就把老妈接过来帮忙带娃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