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能不能打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宁可战死绝不投降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

白翠评历史 2025-09-21 18:45:52

八旗能不能打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宁可战死绝不投降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将军率兵打仗,气势不小、临阵投降的事随处可见。 可在满清的统治下,从努尔哈赤到宣统的三百年间,作为满清命根子的八旗军,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即便是到了快被群灭的地步,八旗将领也是宁可战死绝不投降,这究竟是为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分析下八旗军这股血性从何而来。就拿乾隆在位时候来说吧,驻藏大臣傅清兵临拉萨,被西藏叛军在衙门口包抄,也是统帅亲兵与藏人血战,直到最后一刻也绝不投降。 在新疆黑水营,定边将军兆惠被敌人包了饺子,准备温水煮青蛙,可谓是粮尽弹绝,清军都到了要靠煮皮带果腹的地步,仍然拼死硬扛,等到了援军赶来。 在缅甸小孟育,云贵总督明瑞的部队可谓是“众叛亲离”,幕僚和文官逮着个机会就当逃兵,他却凭着一腔孤勇,调转马头,杀回敌阵,独自牺牲。 当然也不只是乾隆时期,从清朝开国到晚清镇压太平天国,哪怕八旗兵战力早已不胜从前,将领面对太平军依然是如此硬气。这背后有着三大极为关键的原因。 一是清朝皇室对满洲贵族的待遇十分优厚。像别的王朝,比如大明,朱元璋日常犯疑心病,国家一建立就把功臣赶尽杀绝,到崇祯时,大家都知道了狡兔死、良狗烹,伴君如伴虎。 祖大寿、洪承畴等人全部叛逃,而满清很是吸取教训,给开国功臣高官厚禄,还允许子孙世袭,像钮钴禄氏、富察氏这些豪门贵胄,都觉得自己和大清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国家有难只能血战,毫无退路。 二是满洲贵族本来就爱面子。毕竟他们有了好吃好喝,全靠先祖军功,要是叛国投敌,简直就是家门不幸、有辱家风,走到哪都会抬不起头的。 就比如镶黄旗富察氏,乾隆的孝贤皇后家的同辈和子侄辈的男儿,傅清、明瑞、福康安等几乎都战死或老死在边疆前线,图的就是一家人的好名声。 三是清朝皇帝对战死、投降的有区别对待。战死的人,生前再大的错都能当没犯过一样,甚至还要给他追赠爵位,让子孙世袭下去。 要是选择投降,不仅要废为庶人,一家人都得受到牵连。明瑞在缅甸的时候,当然知道自己能跑,可他更知道乾隆的尿性,当了逃兵能杀他全家,自己一个人战死反而是还显得明智。 虽然说清中期后八旗气势不胜从前,贵族子弟也是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沾,但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的优良传统始终没丢。 也许满清王朝打一建国,就给八旗军打上了叛徒猪狗不如的思想烙印。这种信念和教条,可谓十分值得细品。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MCN双量进阶计划MCN首发激励计划 参考文献:清前期八旗军事职能演变研究。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铁马冰河

铁马冰河

2
2025-09-21 23:17

老北京人特好面子,跟这个有关

猜你喜欢

白翠评历史

白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