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短短十几天内,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他国瓜分了!中国已不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改成向中东购买,此前,中国也不要美国的大豆和玉米,改成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就连从前很抢手的美国牛肉,现在也舍弃了。 最近十几天,美国对华出口的不少生意被其他国家悄悄“接盘”了,从冬天取暖、工厂运转要用到的液化天然气(LNG),到咱们餐桌上离不开的大豆、玉米,再到以前颇受欢迎的美国牛肉,中国都换了采购对象。 之前关税战的时候,中国对美国LNG加征了15%的关税,结果连续60天没从美国买过LNG,今年前4个月的进口量更是同比暴跌71%,美国没办法,只能把原本要卖给中国的LNG转售给欧洲。 而中东和澳大利亚趁机抓住机会,比如澳大利亚伍德赛德公司就和华润燃气签了15年的长期供应协议,稳稳占了美国留下的市场。 大豆、玉米中国早就不依赖美国了,现在买的80%以上都是巴西大豆,阿根廷还靠着比索贬值让自家农产品更便宜,进一步抢市场。 牛肉领域更明显,美国牛肉份额掉得厉害,澳洲牛肉对华进口量涨了40%,南美牛肉更是占了中国市场超60%的份额。 这不是中国临时换供应商,而是通过进口来源多元化,一边反制美国的关税政策,一边保障能源、粮食这些关键领域的供应链安全,毕竟这些都是关系民生和工业的“命脉”。 大家可能会好奇,中国这么大规模换采购对象,会不会影响咱们日常买米面油、吃牛肉的价格? 其实不用太担心,咱们先看能源领域的LNG转向,这背后不只是关税的影响,全球LNG本来就供大于求,中东到中国的航线比美国近得多,运输成本更低,澳大利亚还愿意签长期协议,能保证供应稳定,中国自然愿意选更划算、更靠谱的。 之前美国占中国LNG进口5.4%的份额,现在几乎降到了零,缺口全靠中东和澳大利亚补上。 肉类市场的变化更贴合咱们的生活,上海现在卖的冰鲜牛肉里,22%是高端的澳洲谷饲牛肉,订单还在不断增加,中低端市场基本被南美的冻品牛肉占据。 澳洲牛肉今年甚至提前两个月就用完了中国给的关税配额,足见需求有多旺。 美国牛肉之所以被舍弃,是关税提高后价格没优势,也是消费者现在既要高端品质也要平价选择,美国牛肉卡在中间,自然没了竞争力。而且中国还搞了长三角牛肉联盟,覆盖了80%的供应,不管是高端的冰鲜牛肉还是普通的冻品,哪里缺货都能快速调配,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这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其实是中国把供应链安全放在了第一位。这些年美国总搞单边主义,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限制半导体出口,中国不能把“命脉”攥在别人手里,所以才搞“多源供应+长期协议”的组合拳,既不让单一国家卡脖子,也能通过竞争压低采购成本。 就像LNG,就算美国想再卖回来,中国也不会再依赖,毕竟有中东、澳洲这些稳定的供应商在;大豆、玉米靠南美,牛肉靠澳洲和南美,这种区域化的供应链布局,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而美国,出口生意被抢后,能源巨头只能搁置新项目,农产品出口商只能转去欧洲市场,损失不小。 这事儿还带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欧洲意外拿到了美国转售的LNG,南美国家也在加速扩建农业产能,想多赚中国市场的钱,全球贸易不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大家都在找更稳定的合作伙伴。 大家平时去超市买牛肉、买豆油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可选的品牌或产地比以前多了?对于中国通过多元采购保障供应链安全这件事,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2019年,巴西欠中国的800亿国债还不上了,总统博索纳罗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和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