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三年后,巴金才终于拿回她的骨灰,并将其放在床头守护了三十年,不离不弃。

伯看娱乐 2025-09-20 16:37:55

妻子去世三年后,巴金才终于拿回她的骨灰,并将其放在床头守护了三十年,不离不弃。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富庶家庭,却命运坎坷,9 岁丧母,这是他人生的三大不幸之一,此后几年,父亲及兄弟姐妹相继离世,家破人亡,他饱尝人间至痛,19 岁时,巴金被迫离开家乡,独自前往上海谋生。 1931 年,巴金以家族故事为背景创作小说《家》,一夜成名,红遍大上海,受到鲁迅称赞,众多崇拜信件纷至沓来。其中,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学生萧珊的信吸引了巴金。 萧珊每周都写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仰慕,这样的书信往来持续了半年。当时巴金 32 岁,萧珊 19 岁,两人相约饭店见面。 萧珊见到巴金后打趣他比想象中年轻,巴金虽对清纯靓丽的萧珊有好感,但因自己从未谈过恋爱,怕耽误女孩,决定等她思想成熟再谈婚论嫁。 此后,他们展开八年异地之恋。那时车马慢,书信远,还常失去联系,好友劝年近 40 的巴金娶妻生子,他却不为所动,坚守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萧珊也坚信会有见面之日。 1944 年,两人在贵阳花溪团聚,巴金深知不能再失去萧珊,要与她厮守终生。5 月,他们举行简单婚礼,开启 28 年相濡以沫的生活,这一年巴金 40 岁,萧珊 27 岁。 他们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在巴金被关牛棚时,萧珊为保护他被揍得遍体鳞伤,却安慰他 “你不要难过,我永远不会离开你的”,这句话激励巴金度过艰难时光。 多年后巴金回忆仍泪流满面,他亲切称萧珊为 “我的小友”。 1972 年,萧珊因长期惊恐和营养不良患上严重直肠癌,因巴金身份特殊,医院拒诊,他不顾颜面写信争取手术机会,然而萧珊术后第 5 天还是离开了人世。 住院时,她紧握巴金的手说舍不得他,担心没人照顾他,临终前不断呼唤巴金,而巴金因被限制行动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巴金悲痛万分,不断念叨着为何不是自己先走,此后三年,在历史原因限制下,他才拿到妻子骨灰,不顾家人反对将骨灰盒放卧室。 此后 30 年,他每天与骨灰对话,仿佛妻子还在身边。 2005 年,巴金离世,他去找 “小友” 了。临终嘱咐儿女将自己的骨灰与妻子混合,撒向东海,从此再也不分开。 巴金对待爱情赤诚执着,他们虽无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在平凡生活中诠释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巴金也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良心作家。情感共鸣 婚姻 情感 名人故事

0 阅读:1
伯看娱乐

伯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