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的 “战略大动脉”,今天正式宣布 “改道”! 中欧班列这几年早成了中欧贸易的 “钢铁驼队”,2023 年全年开行量突破 1.7 万列,运送的货物货值超过 2000 亿美元,差不多占了中欧陆路贸易的 80%。 可就在近期,波兰内政部长突然宣布 “继续关闭” 边境部分货运通道,而且完全没理会中方之前的沟通警告。 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现在通道一关,等于直接掐了传统西线的 “脖子”,不少等着补货的欧洲商家都急得跳脚。 但咱也没慌,因为早就在布局备用通道,这次直接加速启动了 “南线” 和 “北线”,等于给中欧班列多装了两条 “备用胎”。 先说说南线,这条线主要走匈牙利、塞尔维亚,经过贝尔格莱德物流枢纽,再衔接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最后通往西欧。 其实这条线 2022 年就开始试运行了,而且匈牙利政府特别欢迎这条线,布达佩斯物流园因为南线班列,吞吐量直接涨了 25%,当地还专门扩建了仓储区,就等着接更多货。 紧接着是北线,这条线走的是芬兰、瑞典,从咱们国内出发,经过俄罗斯圣彼得堡,再通过芬兰的赫尔辛基港,连接欧洲北部的汉堡、鹿特丹这些港口。 这条线之前测试过几趟,今年 4 月已经正式常态化运行,首趟班列就拉了 50 个集装箱的智能家居产品,直接送到瑞典斯德哥尔摩。 有意思的是,北线还能衔接欧洲的铁路网,比如从赫尔辛基转乘芬兰铁路,3 天就能到德国柏林,比原来走波兰的路线还快 1 天。 而且北线主要服务欧洲北部市场,像挪威、丹麦这些国家,之前要从马拉舍维奇绕路,现在北线一开,物流成本直接降了 12%。 波兰这步棋其实是把双刃剑,不光影响咱们,欧洲自己的企业也跟着受牵连。 就说德国大众,他们狼堡工厂有 30% 的零部件靠中欧班列运输,之前因为波兰通道延误,工厂不得不减产 15%,光 4 月份就少生产了 8000 辆汽车。 还有意大利的光伏企业,他们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玻璃,原本 15 天能到,现在绕路多等了 5 天,订单交付周期直接拉长,不少客户都开始催单。 其实咱布局南北线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从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的时候,就没把鸡蛋都放西线一个篮子里。 这次波兰关闭边境,刚好让备用通道提前 “转正”,反而让中欧班列的供应链更抗风险了 —— 以后不管是哪条线出点问题,另外两条都能补上来,不用再盯着一条道走。 现在来看,这次改道不光是应对波兰的临时措施,更像是中欧班列 “战略大动脉” 的一次升级。 南线能带动中东欧国家的物流发展,比如塞尔维亚因为这条线,当地的物流就业岗位多了 3000 多个。 北线则打通了欧洲北部的新通道,以后咱们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挪威、瑞典,不用再走海运绕路,直接用班列送过去,成本能再降 5%。 而且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匈牙利、芬兰这些国家都主动跟咱们合作,毕竟中欧班列带过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贸易红利,谁也不想错过。 说到底,中欧班列的生命力就在于 “不把路走死”,这次改道不是被迫妥协,而是用更灵活的布局,把中欧贸易的纽带扎得更紧。
中欧班列如果不经过波兰,走南线过土耳其,土耳其又漫天要价,再加上路途遥远,多走1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