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宣布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09月20日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下周一将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发言!成为G7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 这事真不是马克龙一时兴起。看看加沙地带最近的惨状就知道,局势早就到了不得不有人站出来说话的地步。以色列军队在 9 月中旬刚把地面攻势推进到加沙城中心,重型坦克的履带碾过居民区街道时,连老人孩子躲在地下室里都能听见震动声。 才两天时间,就有 4 万多巴勒斯坦人被逼得背起家当逃难,不少人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在近 40 度的酷热里走九个小时找避难所,路上还得躲着空袭预警。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早就发了急报,说加沙的血库库存只剩不到 20%,儿童医院里连给早产儿保温的设备都快供不上电,这哪是军事行动,根本就是在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马克龙这时候站出来认巴勒斯坦国,其实是把欧洲最近的 “承认潮” 推到了高潮。早在今年 7 月,挪威就先放话要跟巴勒斯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西班牙紧接着也表态会推进承认进程。 法国这次抢在德国前面动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马克龙是想借着这事,在欧盟内部树立起 “外交领头羊” 的形象。 要知道德国至今还在磨磨蹭蹭,说什么 “得等巴以和谈进入最后阶段” 才肯松口,对比之下,法国的动作简直像按了快进键。 但这步棋显然捅了以色列的 “马蜂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就通过社交媒体骂街,说马克龙的决定是 “给全球反犹主义火上浇油”,还指责法国 “破坏中东和平进程”。 法国总统府也没惯着,当天下午就发声明回怼,说内塔尼亚胡的指责 “既缺乏事实依据,又充满政治偏见”,还强调 “承认巴勒斯坦国是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的正确选择”。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驻法国大使直接给马克龙写了封抗议信,结果被法国外交部以 “干涉法国内政、违反外交惯例” 为由,召去当面训了一顿,盟友之间的脸算是撕破了一半。 可能有人忘了,法国对巴勒斯坦从来不是只说不练。早在 2014 年奥朗德当总统的时候,法国就给加沙送去了 800 万欧元的紧急救灾款,还派了医疗队去帮忙处理灾后防疫。 到了 2023 年,马克龙更是把对巴援助金额从每年 2000 万欧元,一口气涨到了 1 亿欧元,去年还牵头在巴黎开了个人道主义捐助会议,帮巴勒斯坦筹到了近 5 亿欧元的救援物资。 但这次直接承认国家地位,跟之前的援助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 这相当于在外交上给了以色列狠狠一巴掌,也给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上多挣了一张 “硬牌”。 要知道联合国早在 1988 年就通过决议,承认巴勒斯坦具备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只是一直被美国和以色列联手压着,没能正式加入。 现在法国带了头,英国、加拿大这些 G7 国家也开始松口,说会 “重新评估对巴政策”,阿巴斯政府总算能在国际上喘口气了。 不过这事也没那么简单。法国一边给巴勒斯坦送 “国家名分”,一边又在跟沙特、埃及这些中东国家开会,要求 “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停止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 这种又拉又打的态度,把欧洲国家的矛盾心态暴露得明明白白 —— 他们既想靠承认巴勒斯坦国,推动 “两国方案” 落地,又怕彻底得罪以色列和美国,只能在中间玩平衡术。毕竟法国在中东还有不少利益,比如能源合作、军火出口,真把以色列惹急了,后续麻烦也不少。 最讽刺的是以色列自己。这边刚在约旦河西岸批准了新的犹太人定居点建设计划,把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圈走了近千公顷,那边就骂别人 “破坏和平”;加沙城里还有 50 多万人没逃出来,以军总参谋长哈勒维就公开说 “我们离战争结束已经更近了”。 这种迷之自信,碰上马克龙这记 “釜底抽薪”,估计也得掂量掂量国际社会的反应了 —— 现在连 G7 都有人站出来反对,再这么硬来,只会越来越孤立。 下周一的联合国大会注定要热闹了。马克龙准备在全世界面前发声的时候,美国和以色列的代表脸色肯定好看不了。 但法国既然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G7 国家,显然已经算好了利弊。毕竟现在国际民调显示,超过 55% 的美国人都支持 “承认巴勒斯坦国”,特朗普时代那种无条件挺以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马克龙这步棋,既赚了国际道义分,又在欧盟内部刷了存在感,顺便还敲打了一下总想指挥欧洲的美国,可谓一举三得。 当然,谁都清楚,巴勒斯坦国的真正独立,光靠几个国家承认远远不够。以色列的坦克不会因为法国的一纸声明就停下,加沙的难民也不能立刻回到自己的家。 但至少从 9 月 20 日这天起,巴勒斯坦人在国际舞台上不再是 “没人认的孩子”,那些常年把 “巴以和平” 挂在嘴边的国家,终于有人敢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马克龙这次的决定,不管后续效果如何,至少给僵持了几十年的巴以问题,砸开了一道新的口子 —— 这总比一直装聋作哑,看着加沙的悲剧反复上演要强。
快报!快报!法国宣布了09月20日,马克龙拉着阿巴斯的手,再次当众宣布,
【1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