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罗斯人普遍觉得,守住远东地区非常困难,于是俄罗斯不敢轻易在远东投资,一方面担心花了钱,最终利益被邻近的东方大国捞去,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同往日,不敢轻易冒险投入。 俄罗斯远东这地方,让人觉得可惜,62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住着 780 万人,每平方公里才 1.1 个人,连找个邻居借瓶酱油都得开半天车。 这片占了俄罗斯国土 36% 的地方,地下埋着挖不完的宝贝,石油远景储量有 30 - 50 亿吨,天然气 1 万亿立方米,木材蓄积量更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森林总和,可就是守着这些聚宝盆,当地人却天天犯愁怎么过日子。 人口少是最大的麻烦,2024 年一年就少了 3.08 万人,年轻人都往莫斯科跑,留在当地的人越来越少。雅库茨克那些偏远的村子,年轻人读完书就走,剩下的都是老人,别说开发资源了,连修路的壮劳力都找不齐。 俄罗斯政府也急了,推出 “1 公顷土地免费送” 的政策,结果响应者寥寥,毕竟谁愿意在零下 50 度的地方守着荒地过日子?没有人口支撑,再好的资源也只能烂在地里,萨哈林岛上的油田探明储量那么丰富,可开采队伍想招个熟练工都得从几千公里外调人,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交通更是老大难问题,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加起来一年运力也就 1.58 亿吨,还赶不上中国大秦铁路一条线的货运量。从萨哈林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想运到欧洲得先装上火车,可铁路常年满负荷运转,有时候一等就是半个月。 更要命的是冻土,远东地区大片土地都是永久冻土层,修公路每公里造价是青藏公路的 2 倍,每年光维护费就得花掉初始投资的 15%。 雅库茨克到马加丹那条公路,修了十年还没全线贯通,冬天冻得裂口子,夏天化成泥潭,开车比走路还慢。海参崴港口看着不错,可每年有四个月的封冻期,就算用破冰船,运输成本也得往上翻几番,好不容易挖出来的矿产,就因为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下跌。 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俄罗斯 2023 年 GDP 比上一年下降了不少,可军费开支却在涨,2024 年都到了 10.8 万亿卢布,占 GDP 的 6%。 手里的钱就那么多,优先拿去买坦克大炮了,能分给远东基建的自然就少得可怜。过去十年俄政府在远东投了 4 万亿卢布,结果 58% 的项目都没按时完工,平均超支率超过 50%。 萨哈林 - 2 项目总投资 200 亿美元,一开始让壳牌主导,后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硬生生花 74.5 亿美元买下 50% 股份加 1 股才拿回主导权,不是信不过外人,实在是怕这么好的项目最后好处都被别人占了。 想开发又怕被别人抢了好处,这种矛盾在国际合作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萨哈林 - 1 项目里,埃克森美孚、日本公司各占 30% 股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只占 20%,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赶紧立法把项目运营权收回来 中国石化之前参与过萨哈林 - 3 项目,花了几千万美元打了两口探井,最后还是撤出来了,不是不想干,实在是合作起来太费劲。俄罗斯一方面推出税收 “归零政策”,前 5 年所得税全免,后 5 年只收 10%,想吸引中资去建 “国际超前发展区”,另一方面又处处提防 这种提防也不是没道理,远东的 24 种战略性矿产里,有 9 种都是中国急需的,铁矿石、铜、钨这些资源,一旦大规模开发,肯定会大量流向中国市场 可自己又没能力单独开发,萨哈林的油气田冬天海面结冰,没有先进的开采设备根本搞不定,只能拉着美日印这些国家一起干。结果就是,花了钱担心别人占便宜,不花钱资源就烂在地里,左右为难 更要命的是这种困境还在恶性循环,人口少就没人修路,路不好资源运不出去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年轻人更不愿意留下来,人越来越少,基建就更没人管。俄罗斯想通过建铁路提升运力,计划到 2031 年把两条大铁路的运力提到 2.1 亿吨,可现在连现有铁路的维护都捉襟见肘 想吸引人口定居,推出 20 年期限、利率 2% 的抵押贷款,可零下 50 度的极寒天气,谁愿意来遭这份罪?就算来了,没工作没配套设施,最后还是得走 远东的木材年采伐量才 3000 多万立方米,只占全俄的 1/10,不是不想多砍,是砍下来运不出去。煤矿探明储量 200 亿吨,年产量才 3000 万吨,好多矿点因为没路,大型设备根本运不进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远东段因为技术难题多次延期,好不容易建起来了,维护成本又高得吓人。 说到底,俄罗斯远东就是被人口、基建、经济、地缘这几根绳子捆得死死的。想投资怕别人分好处,不投资又守不住;想招人来没人愿意来,没人就搞不了开发;搞不了开发就没钱,没钱更留不住人。 这片土地上的石油天然气还在地下冒泡泡,木材在森林里腐烂,矿产躺在山里睡觉,可守着这些宝贝的俄罗斯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这种想投不敢投,不投更难守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
大量俄罗斯人涌入黑河,大厅挤满俄罗斯人!问题来了:俄罗斯人来中国最喜欢干什么?
【1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