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状告亲儿:月薪过万儿子拒付8000元天价保姆费,空巢老人安全困局何解?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8 13:41:26

“太离谱了!”2025年,北京一七旬老太,因长期与儿媳闹矛盾,最终儿媳带着孩子搬离。可人一走老太又感到生活缺乏安全感,于是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每月支付8000元赡养费用于雇佣保姆。 儿子则表示,母亲每月已有7000多元退休金,足够日常开销,并建议将她所住的135平方米房屋出租一两间来增加收入。但老太又不干了!   “我一个人害怕啊,他得给我 8000 元雇保姆!” 北京某法庭上,75 岁的李老太情绪激动,声音带着哭腔,眼眶泛红地盯着被告席上的儿子王先生。 王先生无奈苦笑,眉头紧锁,疲惫地开口:“妈,我自己都快养不活了,您退休金比我可支配的钱还多,这 8000 元我实在拿不出。” 母子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场因赡养费而起的纷争,将家庭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回溯过往,李老太退休前身为中学教师,收入稳定,与丈夫育有独子王先生,一家三口的日子原本平静幸福。 然而,随着儿子成家,儿媳进门,矛盾悄然滋生。婆媳间因生活习惯、育儿观念等问题摩擦不断,争吵时有发生。李老太性格传统,习惯早睡早起,生活节俭; 儿媳则工作忙碌,夜生活丰富,消费观念也较为现代。这些差异日积月累,最终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儿媳带着孩子搬离了这个家。   儿媳和孙子离开后,135 平方米的房子瞬间变得空荡荡,只剩李老太形单影只。寂静的夜晚,风吹动窗户的声音都能让她从睡梦中惊醒,内心满是恐惧与孤独。 有一回,她独自在家洗澡,不慎滑倒在地,冰冷的瓷砖贴着后背,她挣扎了半小时才勉强爬起来。那一刻,无助与绝望深深笼罩着她,让她越发渴望身边能有个人陪伴。 此后,独居的日子里,类似的危险与孤独时刻反复上演,李老太的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   在这样的困境下,李老太想到了向儿子寻求帮助。她觉得儿子作为自己在世上最亲近的人,理应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于是提出每月 8000 元赡养费雇保姆的要求。 在她心中,这不仅是解决生活困境的办法,更是儿子尽孝的体现。但她未曾考虑到儿子的实际难处。 王先生只是一名普通公司职员,每月工资刚过万,除去 5000 多元的房贷,还要负担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开销,经济上本就捉襟见肘。面对母亲的要求,他实在无力承担。   回到法庭上,法官试图调解这场纠纷。他仔细了解双方情况后发现,母子俩其实都在为对方着想。李老太怕频繁麻烦儿子,才想雇保姆,减少儿子的负担; 王先生则私下给母亲准备了应急基金,还每周抽空去给母亲买菜,只是经济压力实在太大,无法满足母亲的高额赡养费要求。 法官耐心劝解:“你们都在关心对方,只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出了偏差。母亲需要陪伴和安全感,儿子经济上有难处,咱们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调解过程并不顺利,李老太坚持认为只有雇保姆才能解决自己的生活困境,否则内心的恐惧无法消除; 王先生则反复强调自己实在拿不出 8000 元,希望母亲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调解陷入僵局。   此案虽未当庭和解,却折射出老龄化社会中众多家庭面临的养老难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精神需求和安全感的缺失成了突出问题。 李老太有 7000 多元退休金,物质上并不匮乏,可她在精神上却极度孤独,渴望陪伴;王先生有孝心,却被经济压力束缚,难以平衡家庭与母亲的需求。 这一案例反映出养老不仅是经济供养,更是情感陪伴与尊严守护,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   如今,李老太依旧独自住在那套 135 平方米的房子里。王先生意识到母亲的孤独,开始每天给母亲打两通电话,中午询问母亲的饮食,晚上陪母亲聊天解闷; 社区了解到李老太的情况后,也安排了志愿者每周上门两次,帮忙买菜、打扫卫生,陪李老太说话。 虽然 8000 元赡养费的争议尚未完全解决,但母子间的关系已逐渐缓和,坚冰开始慢慢融化。这场家庭纠纷,让他们在困境中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也为社会敲响了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警钟 。   信息来源: 羊城派2025.9.14|《婆媳闹矛盾儿子一家搬走,老人索要8000元每月赡养费被拒绝 儿子称母亲每月的7000多元退休金够花,建议为了缓解母亲孤独感,让母亲把居住的135平方米的房子租出去一两间婆媳老人赡养老人媒体精选计划》

0 阅读:605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