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现在出门买瓶水都得掏手机扫码。共享单车解锁要扫,快递取件要扫,连小区门口卖烤红薯的大爷,车上都贴着两个二维码收款。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把中国人生活裹得严严实实的黑白方块,最早是日本人琢磨出来的。 1994 年,日本电装公司的工程师腾弘原,正为丰田汽车的零件管理头疼。那时候的条形码太鸡肋,最多只能存 20 个日文字符,零件上的溯源信息根本装不下。 他带着团队琢磨了两年,把一维的条码改成了二维的方块,这就是最早的二维码。这东西能存 5000 个字符,相当于把好几页说明书揉进了指甲盖大的地方,丰田的零件管理一下子顺了。 可腾弘原没把这发明当宝贝。他后来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东西太简单了,没必要收费”。他所在的 Denso Wave 公司虽然拿了专利权,却没想着向外界收钱,连制作二维码的软件技术都直接公开了,就打算在企业内部用用,管理个零件就行。谁能想到,这 “懒得收费” 的念头,直接给中国企业让了条宽路。 中国企业可没放过这个机会。2007 年,咱们推出了自己的汉信码国家标准 —— 这玩意儿比日本的 QR 码能存更多东西,安全性还高了不少,完全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紧接着 2011 年,中国人徐蔚提交了 “扫一扫” 相关的专利申请,不光在中国拿到了授权,连美国、日本、欧盟这些地方的专利也攥在了手里,等于把二维码的应用入口占住了。 腾弘原还在慢悠悠地看不上自己的发明。2014 年,欧洲专利局给腾弘原发了 “欧洲发明大奖”,表彰二维码的社会价值。可他领奖时却泼了盆冷水,说 “二维码最多还有 10 年寿命”。他哪能想到,这时候的中国,二维码早就开始生根发芽了。 2012 年 5 月,微信先上线了 “扫一扫” 功能,马化腾当时就说,二维码会成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阿里也没闲着,支付宝很快就跟上布局,把二维码和支付绑在了一起。 到 2018 年央行正式认可二维码支付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火得一塌糊涂 —— 光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每年 “扫一扫” 的次数就超过几千亿次,支付金额快摸到 100 万亿元,二维码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刚需。 这时候日本人才回过神来,可早就晚了。2017 年有个美国公司,为了拿到 “扫一扫” 的专利授权,一下子掏了 7 亿元人民币,还得把 20% 的股权让出去。 按这个比例算,如果当年 Denso Wave 公司坚持收专利费,中国市场一年给日本的钱,恐怕不止 50 亿元。可现在说这些都是白搭,专利和市场主导权,早就落到了中国企业手里。 腾弘原大概没搞懂,简单的技术也能玩出花。他眼里 “用谷歌工具就能做” 的二维码,在中国被开发出了移动支付、溯源防伪、智慧城市好几百种用法。 2024 年还有人担心,中国的二维码不够用,得扩容 —— 这普及程度,是腾弘原当年想都想不到的。 反观日本,二维码的应用还停在初级阶段。早年间他们有 6000 万用户用二维码,可大多只是扫扫广告、存存名片,最多在门票上用用,根本没挖到商业价值。 等他们看到中国的移动支付火了,想跟着学的时候,才发现专利和标准都被别人占了,想分杯羹都没门。 现在再提专利费已经没意义了。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二维码标准,还在全球布了 “扫一扫” 的专利网。日本企业想再从里面分杯羹,先得看看咱们的专利证书答不答应。 更何况,中国的二维码技术还在升级,从普通的黑白码到彩色码、动态码,功能越来越强,日本想追都难。 说到底,技术本身不算啥,关键是谁能把它用活、抓住机遇。腾弘原当年觉得 “简单” 的发明,在中国创业者手里,变成了改变几亿人生活的力量。 他 2014 年说二维码 10 年内会淘汰,可到 2024 年,这东西还在咱们的生活里扎着根 —— 这大概就是 “技术易得,机遇难寻” 吧,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后悔也没用。
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
康安说历史
2025-09-18 10:41:3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