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已经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候让只见过一次面的武则

吴仁磊说 2025-09-18 10:04:21

李世民已经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候让只见过一次面的武则天去侍奉照顾李世民,谁曾想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太子李治碰上了武则天,武则天可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按照当时唐朝的制度来看,李世民去世之后,没有生下过孩子的妃子就要去寺庙念佛诵经一辈子。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踏入了大唐皇宫的门槛。她本是武士彟之女,家世不算低微,容貌又是难得的绝色,却不知为何,入宫十二年来,一直只是个五品才人,未曾得到李世民半分宠爱。 在浩瀚的后宫中,武则天如同一颗明珠被埋没在尘土之中。其他嫔妃或许会因此郁郁寡欢,但武则天却异常沉得住气。不被宠幸,反倒给了她时间去观察这皇宫中的一切,从宫女的走动到大臣的出入,从后宫的规矩到朝堂的礼仪,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为何李世民对这样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不假辞色?事情要从一次奇特的遭遇说起。据说某夜,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时,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一道闪电竟直接劈中宫殿房梁,将梁木击得轰然倒塌。这等异象,让见多识广的李世民也吓出一身冷汗。 更令李世民心生忌惮的是相士袁天罡的预言。早在武则天幼时,袁天罡就曾给她看相,称她是"人中龙凤,有天子之相"。后来李世民做了一个梦,梦中大唐江山渐行渐远,醒来后惊恐不已,请袁天罡解梦,得到的竟是"武代周兴"四个字。这预言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李世民心中,让他对武则天始终保持警惕。 贞观十五年,一件看似小事的驯马事件更是坐实了李世民的担忧。当时李世民得到一匹名为"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驯。武则天见状,提出了三种驯服方法:"臣妾需要三件东西:铁鞭、铁棍和匕首。先用铁鞭抽打,若不服,便用铁棍敲其头部,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这番言论传入李世民耳中,让他心头一震。这哪里是一个柔弱女子说出的话?分明是一个心思缜密、狠辣果决之人的手段。一个连对付一匹马都如此决绝的女子,若真得了权势,后果不堪设想。 自此,李世民对武则天更加疏远。后宫中流言四起,有人说武则天命运多舛,有人说她命中注定与众不同。无论如何,武则天始终不动声色,在冷宫中默默等待时机。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后宫,唯有坚韧不拔,方能在合适的时机脱颖而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一代雄主李世民已积劳成疾,病重难愈。此时他偶然派了只见过一面的武则天前来侍奉。武则天虽十二年未受宠,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被召到龙榻前,为病重的皇帝端药煎汤,倒是个颇有深意的安排。 那时候,太子李治早已注意到这位聪慧过人的才人。时间回溯到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某次宫中宴会,他无意间见到武则天,被她的才智与风采所吸引。自那时起,两人便有了私下接触,虽未明目张胆,却悄然滋生了情愫。 在李世民病榻前照料的日子里,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两人或在宫廊偶遇,或在汇报皇上病情时相见,眼神的交流,言语的默契,都在无形中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他们都很小心,避免被人察觉,毕竟在皇宫这个是非之地,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李世民虽卧病在床,心思却依然敏锐。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又或许是出于对"武代周兴"预言的忧虑,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虚弱地握住武则天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问道:"媚娘啊,朕走了,你打算如何?" 这一问,看似简单,实则深意。在那个时代,没有子嗣的嫔妃在皇帝死后通常有两种结局:陪葬或入寺为尼。李世民的询问,既是关心,更是试探。 面对这生死攸关的问题,武则天泪眼婆娑,轻声回答:"臣妾誓以青灯古佛,了却此生。"短短八个字,看似表明她愿意出家为尼,了此残生,实则暗含深意。她知道,只有让李世民放心地离去,才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果然,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宽慰的表情,不久便闭上了眼睛。永徽元年(650年)初,李治继位为唐高宗,武则天也履行了对李世民的承诺,前往感业寺削发为尼。 然而,命运在此时转了一个弯。在李世民周年忌日时,李治前往感业寺上香祭奠。武则天听闻消息,特意在寺中路过,两人四目相对,旧情复燃。这一幕恰好被王皇后看在眼里。王皇后当时正与萧淑妃争宠,无奈处于下风,便起了拉拢武则天共同对付萧淑妃的心思。 在王皇后的运作下,武则天得以重返宫中,先是被封为昭仪。更令人惊讶的是,武则天回宫时已经怀有身孕,不久便生下了李弘。有了这个儿子,武则天的地位更加稳固,后来又被晋升为皇后。

0 阅读:40
吴仁磊说

吴仁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