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起义时,北平城内的傅作义嫡系部队仅有数万人,而中央军有李文与石觉2个兵团,共约20余万人。许多人奇怪,何以中央军不敢反抗傅作义呢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脑子里转得飞快:八路军在华北地面盘根错节,老蒋的中央军,鞭长莫及,怎么办?用人,傅作义,就是那个人。
蒋介石发电报,要傅作义“沿平绥线东进”,接受日伪投降。
可话音刚落,傅作义的兵就开始往张家口、包头、归绥推进,快得很,快得不像听命行事,像是在抢地盘。
傅作义不是中央军,是晋系出身,早年是阎锡山的部下。
抗战时期,中央军打不赢鬼子,就得靠傅作义这类人撑门面,傅作义打得狠,尤其在绥远打日伪,打得鬼子骂娘,蒋介石看得眼红又头疼,想用,又不放心。
1945年秋天,傅作义抢下张家口,八路军说,这是我们根据地。
傅作义说,我受命接收。谁都知道他在睁眼说瞎话,但没人拦得住。
蒋介石默认了,中央军按兵不动。
理由很简单:谁去打傅作义?华北全是八路,动一动就是内战,蒋不想惹火烧身。
可火还是来了,1946年,傅作义的部队和八路军,在平绥线打起来了,打了个稀巴烂,蒋介石坐在南京,嘴上说“统一指挥”,心里却松了口气:你们打吧,打得好,我坐收渔利。
谁真想打傅作义?没人,中央军要保命,傅作义要保地盘。
中原大战时候,傅作义和蒋介石就结过梁子,那年他被陈诚打得撤回大同,丢了半条命。
从那以后,傅作义知道这场仗是人斗人,斗不过中央军的正面硬碰,就得动脑子。
1947年,解放战争节节推进,东北、山东接连告急,中央军被粟裕打得一塌糊涂,蒋介石没招儿。
傅作义看得透,他开始自保,不再和解放军死磕。甚至,有意留个口子。
他手里握着北平、天津、绥远三地,谁都想抢,他偏要守。
东北一丢,傅作义彻底慌了,华北地盘成了口袋,他不想变成最后一个,被捆上断头台的将军。
1948年11月,解放军大军入关,平津战役开打。
傅作义本能地调兵固守,但守不住,中央军这时哪还顾得上他?
南京那边电报一个接一个:咬住、守住、拖住,可没人来救,中央军南线告急,华东大溃,谁来管傅作义的死活?
他明白了,蒋介石不准备救他,也救不了他。
北平、天津被包围,傅作义坐在指挥部,屋子里冷得出奇,外头一片寂静,电话没了,命令没了。他变成了“弃子”。
这时候,他身边的人分裂了,有的主战,要拼一把,有的主和,说城里百万人口不能陪你送命。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做出决定:不打了,谈判。
他派出代表,与解放军秘密接触,几轮谈判后,敲定条件: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进城不流血,他的部队保留整编。
这个决定,等于当众抽了蒋介石一个大嘴巴。
南京大乱,蒋介石气得砸桌子,但拿他没办法,谁去处理傅作义?没人动得了他,中央军,不敢碰。
傅作义兵不血刃地交出了北平,成了解放战争的一个奇迹,他没像杜聿明那样死守长春,也没学汤恩伯从徐州一路跑到台湾,他坐在北平,放下枪。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做了水利部长,还参与了海河整治。
老将军变成了干部,干得踏实,讲话不绕弯。
很多中央军旧部,至死没明白,傅作义怎么敢背叛蒋介石。
不是背叛,是看透,早就知道,中央军不会为了他打一枪,能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1945年抢地盘,是为自保,1946年打八路,是姿态,1948年放下枪,是算计。一步步,都清楚。
那些说“中央军为什么不敢动他”的人,没搞懂。
他根本不在中央军的控制之内,蒋介石怕他跑,更怕他投,只要他还顶着华北那面旗子,就还有人看南京的脸色。
而傅作义早就脱了那个系统。只不过,大家装着没看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