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拾金不昧!徐家汇环卫工人苏莉冒雨保洁时,于南丹东路发现 7 袋总金额约 40 万的现金,她严守原则不拆封,及时上报并送派出所,1 小时内完璧归赵
昨天傍晚,一场大雨正铆足了劲儿冲刷着上海徐家汇的街道。雨幕之下,一笔将近40万元的巨款,正悄无声息地散落在南丹东路的人行道上,开启了它短暂而奇幻的“漂流”。
这笔钱的失而复得,说来简单,却远不止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它更像一出由失主的无心之失、发现者的职业本能,以及一套高效的响应机制共同导演的短剧。
故事的一端,是一位浑然不觉的失主。作为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职员,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拉杆箱上突然爆开的拉链,会让装着员工工资的7个牛皮纸档案袋,就这么散落一地。
在他毫不知情地继续前行时,这笔巨款独自在暴雨中开始了它的风险之旅。
直到他猛然发觉,焦急地赶往派出所报案时,一场情绪的过山车才真正开始——从丢失巨款的后怕,到在派出所与拾到钱的环卫工相遇时的难以置信,再到确认分文未少后的激动与感激。
故事的另一端,是环卫工苏莉。这位徐家汇女子清道班的成员,比规定的6:30上班时间还早,6点刚过就已穿着雨衣、推着保洁车在岗位上了。
起初,散落在从60号门口到斜土路口这片区域的7个档案袋,在她眼里就是普通的垃圾。甚至有路人搭话说“垃圾真多”时,她也未曾多想。
转折点发生在她俯身捡拾的那一刻。袋子异常的沉重感让她起了疑心。其中一个被雨水泡得有些破损的袋子,恰好露出了里面一沓沓的小信封,这让她瞬间警觉起来。
这“垃圾”里有事儿!她没有私自打开一探究竟,而是立刻联系了同事,两人迅速达成共识:这东西不能拆,必须马上上报。
于是,一个微信、一通电话,苏莉的班组长在5分钟内就冒着大雨赶到了现场。班组长从破损处瞥见工资单和疑似现金的信封后,立刻启动了一套双轨并行的处理流程:一边向公司汇报,一边主动联系附近的派出所,询问有无失主报案。这套熟练的操作,将个人的善举稳稳地接入了制度化的传送带。
从苏莉发现巨款,到班组长陪同她将所有档案袋送往派出所,再到与前来报案的失主巧然相遇,整个过程流畅得不可思议,总共耗时还不到一个小时。
这笔40万现金的完璧归赵,看似偶然,实则是个人职业操守、企业管理机制与城市警务系统高效联动的必然结果。
它展现的,正是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如何共同为这座城市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诚信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