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轰炸多哈,美国在中东还能叫“中立”吗?】9月9日的清晨,多哈的街头还在享

孙王良评 2025-09-16 15:27:37

【以色列轰炸多哈,美国在中东还能叫“中立”吗?】

9月9日的清晨,多哈的街头还在享受阳光的温暖,但突然的爆炸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以色列出乎意料地向卡塔尔境内哈马斯目标发动了袭击,轰鸣声响彻居民区,学校、使领馆和普通住宅都近在咫尺。居民阿什拉夫说,这次袭击几乎酿成更大的灾难——目标旁边就是加油站,稍有不慎,整个街区可能化为灰烬。卡塔尔人愤怒了,他们对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强烈谴责,更对长期偏袒以色列的美国彻底失望。

长期以来,卡塔尔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作为巴以停火谈判的重要斡旋方,卡塔尔在今年1月促成临时停火、推动互释被扣押人员等行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以色列的轰炸像一把锋利的刀,将这份脆弱的平衡撕裂。袭击斡旋方,这不仅是对卡塔尔主权的挑衅,也是在直接破坏整个加沙停火进程。居民阿马尔·萨马拉伊说得直白:如果斡旋方被攻击,哪来的和平谈判?

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的角色几乎像是在幕后默许。美军乌代德空军基地就在多哈郊外,可美国既没有提供保护,也没有及时发布任何警告。卡塔尔民众看着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认为中东的动荡离不开这个超级大国的纵容。美国在中东自诩“调解者”,但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助力一方行动,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它所谓的“中立”究竟价值几何。

卡塔尔媒体人哈伦·拉希德·库雷希直言不讳:以色列敢对卡塔尔出手,背后少不了美国的默许。很多行动决策,是以色列与美国共同决定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美国与以色列的紧密联盟,是中东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这一次,也不例外。美国自诩全球秩序的维护者,却在多哈居民区爆炸声中彻底丢掉了信誉。

对于卡塔尔民众来说,这次袭击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种心理打击。一个长久以来被认为安全、可依赖的国家,突然间遭遇轰炸,而保护者美国却选择视而不见,这种矛盾感让民众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怀疑。袭击发生后,街头、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愤怒的声音:“美国偏袒以色列,已经完全丧失信誉。”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多年安全感的撕裂与质问。

再看以色列的策略,不难发现,其动作不仅是针对哈马斯,更是在向整个中东传递信息:即便你是和平斡旋者,也难逃军事打击的风险。这种行为的后果显而易见——国际斡旋的可信度受损,地区紧张进一步升级,和平解决方案难上加难。而美国在一旁不作为,甚至可能幕后纵容,这使得整个事件的政治意味愈加浓烈。

从外交角度看,美国长期与以色列紧密合作,在中东问题上几乎没有真正的独立判断。它的“保护与警告”责任被忽略,换来的却是卡塔尔民众对其信任的崩塌。华盛顿的口号再华丽,也掩盖不了现实中的尴尬:在国际舆论眼中,美国已不再是公正的裁判,而是偏袒一方的幕后推手。中东局势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使得这种偏袒不仅危险,也极具挑衅性。

此次事件,给中东地区敲响了警钟:和平斡旋者也有脆弱的一面。任何侵略行为,不论由谁发起,都有可能破坏本已不稳的平衡。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美国的偏袒与失信,让中东各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国际安全依赖。曾经可以依赖的盟友,如今在关键时刻无法提供保障,这种现实将促使各国更加自立,甚至改变区域战略格局。

在多哈,居民依旧忙碌在日常生活中,但心底的警觉已经升高。轰炸的余震,不只是建筑的破碎声,更是信任的裂纹声。阿什拉夫、阿马尔这样的普通居民,亲眼见证了国际政治的残酷——你所谓的“中立调解者”,可能只是站在一边,助长另一边的肆意。

这场突袭,让世界清楚看到,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偏袒代价。它不仅让斡旋方的努力付诸东流,也让中东民众对国际秩序的信任一再动摇。历史的教训在眼前重演:纵容与偏袒,换来的从来不是和平,而是更多的不安与愤怒。多哈的天空仍然清朗,但空气中弥漫的警觉与不满,提醒所有人——和平,需要的不仅是口号,更需要尊重、约束与责任。

在这片古老而动荡的土地上,真正的平衡与安全,靠的是各方自觉遵守规则,而不是依赖一边倒的盟友。袭击已经发生,教训刻骨铭心,卡塔尔民众对以色列的谴责,也将伴随对美国失信的清醒认知。中东的和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尊重主权与公正行动开始。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