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造AI智能体不废话版Agent搭建攻略
很多人想做AI Agent,但一上手就卡住了,这篇内容分享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反复验证过的思路,让你从0到1,把一个AI智能体做出来。
核心就是一句话:别一上来就做“通用智能体”,先从一个小而具体的问题开始。
实现路径如下:
1. 先挑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任务:如预约医生、筛选招聘信息、总结未读邮件。任务越清晰,越容易搭建、调试、复现。
2. 选择一个基础LLM:别浪费时间训练模型,直接用GPT、Claude、Gemini就够了;想本地部署就选LLaMA或Mistral,但重点是它得能做逻辑推理、结构化输出。
3. 筛选Agent与外界交互工具:它不是聊天机器人,需要配上具体工具,比如网页浏览工具、读写文件、调用邮箱或日历API等。明确“它要做什么动作”。
4. 搭建基本工作流:输入→模型→工具→结果→模型→最终输出。避免上来就用复杂框架,先把数据流走通。
5. 按需添加记忆系统:初期只要能记住几条对话历史就够了,真的需要长期记忆时再加JSON文件或数据库,仅在必要时添加向量数据库。
6. 包个简单界面跑起来:调试时用命令行就行,跑通后再用Flask、Next.js或者Slack bot包个简单UI,方便后续使用。
7. 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看哪儿出了问题,再反复迭代。一个能用的Agent,是修了几十轮的成果。
8. 从小做起:一个能完成小任务的“傻瓜Agent”,比一个永远做不完的“通用智能体”更有价值。做完一个小Agent后,下一个会快十倍。
这条路径没有废话,就是一个能落地的搭建流程。想学AI Agent,最好的方式就是照做一个完整的小项目跑通它。做完一次你就懂全流程了。
完整教程来自Reddit网友Icy_SwitchTech,已被aakashg0大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