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奋斗者 正青春|邹路遥:瞄准镜中书写热血青春) 在云南公安队伍里,有一对警察夫妻,妻子叫石琛,丈夫叫邹路遥。 两人虽然同在公安系统工作,却因为岗位特殊,常常聚少离多。 最久的一次,丈夫突然失联整整八十六天。 那段时间,石琛每晚睡不着,反复想着同一个问题:他是不是还活着。 对她来说,没有消息,反而成了某种安慰。 邹路遥是昆明市特种警察支队五大队的大队长,之前更是云豹突击队的一员。 云豹突击队,可不是普通队伍,它是专为反恐和处置严重暴力犯罪而设立的精英力量。 队员个个身手不凡,能应对各种极端状况。 作为这支队伍的狙击手,邹路遥经历过不少生死考验。 他从小在云南傣族地区长大,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也不错。 高考那年分数挺高,但他没选别的名校,而是毅然报考了云南警官学院。 不为别的,就是从小梦想当警察,尤其想成为那种握枪保卫百姓的人。 在警校,他因为体能出色被选入特警班。 四年训练非常刻苦,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当年全班唯一一个被选入云豹突击队的人。 刚进队时,邹路遥还有点自信,觉得凭自己的能力肯定能很快脱颖而出。 可真正开始训练才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顶尖的。 不管是战术理论还是实战技巧,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那段时间,他练得特别狠。 尤其是射击,为了稳定握枪、提高精度,他常常在又冷又硬的地面上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 日复一日,手指磨出厚茧,技术也越来越扎实。 慢慢地,他从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队里的狙击骨干。 2008年,昆明某超市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 歹徒躲在一个密闭房间内,警方长时间沟通无效。 邹路遥奉命执行狙击任务。 他选择在收银台下方埋伏,一动不动等了五个多小时,直到歹徒开门的一瞬间果断开枪,一击制敌。 人质安全获救,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枪,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 真正让邹路遥被更多人知晓的,是2012年那次秘密行动。 那年3月,他突然接到任务通知,连夜出发,没来得及跟家人细说,之后就音讯全无。 妻子石琛早已习惯他偶尔失联,但这次时间特别长,她忍不住往坏处想。 每一天都是煎熬,可她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 后来大家才知道,邹路遥参与的是“10·5”湄公河惨案专案行动。 当时,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上遭遇袭击,十多名船员无辜遇害。 经过多方侦查,目标锁定为武装贩毒集团首脑糯康。 邹路遥因为实战经验丰富,又通晓当地语言,被抽调进入专案组,境外执行抓捕。 行动区域主要在热带丛林,环境非常恶劣。 邹路遥和战友们经常埋伏在深山里,忍受蚊虫叮咬、天气变化,还要时刻防备对方反扑。 他们一边搜集情报,一边小心避开为毒贩通风报信的当地居民。 好几次,他们与武装分子正面交火,险象环生。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追踪,2012年4月25日,邹路遥和战友终于在老挝一处码头附近成功抓获糯康及其两名同伙。 之后犯罪集团其他核心成员也陆续落网。 5月10日,案件主要嫌疑人被移交中方。 那天,邹路遥终于有机会发出一条短信:“一切安好,勿念。” 这时,距离他离家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六天。 回到昆明后,邹路遥原本答应妻子,不再接这种长期失联的任务。 但2015年3月,当上级需要派人前往新疆执行专项任务时,他再次主动请缨。 这一去又是四个月。期间,他参与抓捕了五十多名犯罪嫌疑人。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家期间,家里老人生病住院,孩子上下学全靠石琛一人打理。 她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庭负担,没让丈夫分心。 长年的一线工作,让邹路遥积累了不少伤病。 2019年4月,他由突击队转岗至昆明特警五大队,担任大队长。 工作内容从反恐防暴转向日常巡逻、服务群众。 刚开始他还有点不适应,但很快调整心态,虚心向老民警学习群众工作方法。 他经常带头执勤,为大家分担任务,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大管家”。 从警多年,邹路遥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云南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 2022年,他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他的社交平台签名里写着一句话:“我们勇敢,不是我们无所畏惧,而是心怀畏惧,却仍然向前。” 这句话,也正是他和他身后无数默默奉献的警察们的真实写照。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不吃辣的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省。吃辣的省份:四川、云南、贵州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