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拜登刚上台时,整个美国都是一团乱,特朗普四年来搞得各个部门乱七八糟,盟友疏远、国际局势紧张、国内气氛也很不安,那会经济正因为疫情一塌糊涂,失业率居高不下,至少2200万人丢了工作,国债突破28万亿美元,大家心里头都悬着。 这种"专业选手坐镇"的策略很快见效:耶伦主导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让失业率从6.4%暴跌至3.4%的历史低点,布林肯访欧时一句"美国回来了",就让北约峰会达成23国增加军费的协议,连向来低调的副总统哈里斯,都能在处理美墨边境危机时独当一面。 而且这一个个都是“能听进去人话”的主儿——耶伦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会听取1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意见,布林肯处理乌克兰危机时组建了由50国专家组成的智库联盟。 这种"智囊团作战"的模式让政策连贯性极强:拜登任期内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重大立法,从起草到落地耗时均超过18个月,确保了政策的可行性。 但特朗普就不一样了,他挑选内阁成员的首要标准不是专业能力,而是"忠诚度测试"。前国防部长马蒂斯被炒鱿鱼,只因在叙利亚撤军问题上与他意见相左;国务卿蓬佩奥本是中情局局长出身,却被要求在贸易谈判中充当"推特外交"的急先锋。 这种"顺我者昌"的选人逻辑直接导致内阁走马灯式换人:四年任期内,特朗普炒掉或逼退了8位内阁成员,创下近代白宫最高换血纪录。 频繁换人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特朗普的政策就像坐过山车——今天宣布对中国加征25%关税,明天又突然取消;昨天还在推特上痛斥北约盟友"占美国便宜",后天却在峰会上承诺增加军费。 这种"一人拍板"的决策方式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摩托车制造商为证明零件金属来源,单批货物报关就需耗时10小时,合规成本飙升300%。 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拜登执政四年间,美国GDP增长11.8%,新增1620万个就业岗位,即便面临通胀压力,制造业回流带来的470万个岗位也为经济注入了强心剂。 而特朗普任期内虽在疫情前实现3.5%的低失业率,但政策反复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四年GDP仅增长7.6%,疫情爆发后更是瞬间打回原形。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减税政策,最终让前1%富豪阶层获得65%的税收优惠,中产阶级实际收入反而下降了2.3%。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两人对"总统角色"的认知截然不同。拜登深谙"专业分工"的精髓,他曾在白宫会议上直言:"我当副总统时,奥巴马总统让我负责的事,我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改。"这种对专业的敬畏,让他的团队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迅速建立优势。 而特朗普沉迷于"个人秀",他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甚至摆着一排电视,随时监控自己的支持率变化。这种"真人秀式执政"导致政策制定充满戏剧性:前一天还在威胁退出WTO,第二天又突然宣布重返谈判桌,让国际社会无所适从。 如今回头看,拜登的"稳扎稳打"虽然缺乏戏剧性,但换来了政策的可持续性;特朗普的"推特治国"看似热闹,却留下一地鸡毛。就像金融市场对两人的评价:拜登时期的美股波动率比特朗普时期低23%,投资者更愿意为稳定的政策环境买单。这种差异,或许才是两位总统留给美国最深刻的政治遗产。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就在于,拜登的四年虽然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国防部长、国务卿、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