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

士气沉沉 2025-09-11 11:45:50

[微风]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9月3日阅兵式刚落幕,敏昂莱就做出惊人决定:放弃常规返程路线,转而直奔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首站哈尔滨电气集团里,他盯着三峡水电站模型看了整整二十分钟,手指反复摩挲着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材质样本,眼神里透着一股专注,仿佛在琢磨着什么大计划。 这场景让陪同人员都有些意外,毕竟其他领导人早就打包走人了,他却像逛自家后院似的,慢悠悠地转悠起来。 敏昂莱的这次中国之行,其实早有铺垫。他8月底就乘机抵达天津,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那会儿就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峰会结束后,他没急着回国,反而从天津站乘高铁一路北上,高铁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他却一直低头翻看文件,偶尔抬头望向窗外,嘴角挂着若有所思的微笑。 这趟高铁之旅可不是随便逛逛,他带着一个高级代表团,成员们个个神情严肃,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夹,像是在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到了北京,他参加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站在观礼台上,他穿着笔挺的军装,眼神锐利地扫过阅兵队伍,全程没怎么说话,只是偶尔点头致意。 阅兵一结束,其他领导人纷纷告辞,他却留了下来,这举动让不少人嘀咕:这位缅甸代总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敏昂莱的背景可不简单。他1956年出生于缅甸德林达依省土瓦市,年轻时在仰光大学学法律,后来三次申请才转入国防服务学院,从此一头扎进军旅生涯。 他长期搞特种部队建设,习惯动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这次访华却显得格外低调务实。在哈尔滨电气集团,他不仅看模型,还详细询问了风力发电机的技术参数,手指反复摩挲叶片样本,嘴里念叨着“这材质耐用吗”,陪同的工程师们耐心解答,他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几笔。 这种专注劲儿,让人联想到他早年在军队里的严谨作风——据说他当军官时,连士兵的靴子擦得亮不亮都要亲自检查。现在,他把这股劲头用在了工业合作上,似乎在为缅甸的未来布局。 他的动机,从言论中就能窥见一二。敏昂莱多次公开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缅方完全支持这一主张。在哈尔滨的交流中,他特意提到缅甸需要发展能源和基础设施,眼神里透着渴望,仿佛在说“我们也能行”。 这可不是空话,他行程密集,成果颇丰,从天津到北京再到东北,每一步都踩得实实的。代表团成员们私下透露,他出发前就做了大量功课,收集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资料,这次实地考察,是想把经验带回去。 这种“有备而来”的姿态,让中方人员都刮目相看——毕竟,缅甸和中国山水相连,两国交往历史能追溯到两千年前,从古代的政治互动到现代的合作,纽带一直很深。 敏昂莱的最后一个动作,更是耐人寻味。离开哈尔滨时,他没走常规路线,而是绕道去了个不起眼的小工厂,那里生产的是农业机械。 他蹲在拖拉机旁,摸着发动机盖子,和工人聊了半天,临走时还拍了拍工人的肩膀,笑着说“缅甸农民需要这个”。 这细节让随行记者都愣住了——一个代总统,怎么对农机这么上心?或许,这正暗示着他的深层计划:通过工业合作,推动缅甸的全面发展。 他的中国之行,表面上转悠,实则步步为营,像在下一盘大棋。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访问,绝不是随便逛逛那么简单。

0 阅读:1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