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股市场的分化格局,正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在投资者眼前。沪深300指数当前估值仅14倍,作为大盘蓝筹的核心代表,在本轮上涨行情中却成了“落后生”——多数板块轮番走高时,它始终步履蹒跚,如今已成为全市场中相对稀缺、甚至堪称“独一份”的估值洼地。 从成分股来看,这一洼地属性更为清晰:无论是白酒领域的茅台、汾酒、洋河,还是消费龙头美的集团、金龙鱼,亦或是医药界的片仔癀、金融巨头中国平安,乃至新能源赛道的赛力斯,这些兼具业绩稳定性与行业地位的标的,都随指数处于低位,等待着估值修复的机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创50指数,其估值已飙升至173倍的高位!即便科技股因成长预期通常享有更高估值溢价,但作为覆盖一批优质科技企业的指数,如此高的估值水平仍令人瞩目,若聚焦个股,不少标的的估值更是突破想象。 高与低的界限,此刻清晰得无需过多分析。是选择追高那些仍在延续强势的高估值板块,在波动中博弈成长红利?还是趁着低价,在低估值领域分批建仓,布局性价比更高的机会?答案无关对错,只取决于你的交易体系与认知维度。 若你能看透高估值背后的产业逻辑与成长确定性,便能在高估值赛道中把握盈利机会;若你更信奉“便宜是硬道理”,注重安全边际与估值性价比,那么当下的低估值板块,或许才是更契合你投资哲学的沃土。两种选择都能通往盈利,关键在于你的认知能否与所选方向同频。
82年全职股民曝:靠这10条铁律,我从炒股到月取10万,活成了理想模样!“每天
【4评论】【1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