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一个能与才华等同的名字,同时又是悲剧的代名词。每每当人谈起他时,言语中总是

浩然说文史 2025-09-10 22:41:32

解缙,一个能与才华等同的名字,同时又是悲剧的代名词。每每当人谈起他时,言语中总是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洪武二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的一户解氏人家诞下了一名男婴,此人便是解缙。或是受到了吉安千年来文脉的滋养,解缙从小便是个神童,两岁过目不忘,四岁出口成诗,被人惊叹为“神童”。在解缙十八岁那年,他顺利考中了江西乡试的第一名,在随后的殿试中位列三甲第十名,担任中书庶吉士。 据史书记载,解缙因少年才气而深受朱元璋的喜爱,经常在朱元璋的案旁侍奉。有一天,朱元璋希望解缙为国家治理提些意见,解缙也不含糊,马上便奏上万言书,不久又奏《太平十策》,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奇怪的是,洪武二十三年解缙的父亲觐见朱元璋,朱元璋却让解缙随父回乡,理由是希望解缙回家继续学习,十年后再出来当官,大器晚成,犹未晚也。 解缙便稀里糊涂地回了家。八年过后,朱元璋驾崩,解缙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复出任职,没想到有人弹劾解缙不孝之罪,幸亏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对解缙伸出了援手。重返官场的解缙因为才华也深受建文帝、明成祖的重视,永乐初年,解缙就升为侍读,与杨荣等人入值文渊阁,伴皇帝左右,参预机务。如果以后世的说法来看,解缙可以说是当时的内阁大臣了。 此外,解缙又因自身才华而奉命编撰《太祖实录》《列女传》和《文献大成》等书,其中尤以编撰《文献大成》的功绩最大,《文献大成》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类书,也成为了后面中国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的编撰基础。 可惜的是,解缙的智商虽高但情商过低,尤其不懂官场之道,不仅喜欢臧否人物,还是个大嘴巴。最致命的是,永乐皇帝对立谁为太子之事本就犹豫不决,况且这事本该是圣心独裁之事,可解缙却偏偏要参活进去,多次上书永乐帝主张立朱高炽为太子,被永乐帝视为是离间骨肉之举。 永乐五年,永乐帝随便找了个借口将解缙打发到了交趾去当官。但解缙的作死还没结束,永乐八年,解缙趁永乐帝北征之时私见太子朱高炽,永乐帝认为此举“无人臣礼”,下令将解缙缉拿归狱。吃了五年牢饭之后,解缙才被永乐帝秘密命人处死。 参考文献: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0 阅读:7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