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青海一牧民大白天将妻子拉进屋,妻子见丈夫一副猴急的样子,不屑道:“你真没脸,这大白天的你猴急个啥?一会儿天就黑了。”结果,他从怀里拿出样东西后,妻子不禁喜形于色两眼冒光:“这不会是金子做的吧。 “这是个啥?能换十头牦牛不?”眼见着丈夫马天库反手插上门栓,从怀中掏出那物事,就往炕上一拍。妻子赶忙上前,指尖刚触到冰凉的金面就缩了回去,随后边用袍角擦拭金牌,边问着,面色潮红还在喘着粗气的丈夫。 而此时的马天库,虽然还在粗喘,但眼睛却死死盯着那,被妻子拿在手中,已经初见雏形的金牌,喉结滚动:“何止!够在县城买套砖房!”毡房外风声呜咽,金牌上的狼和牛在昏暗的灯光下,更是栩栩如生。 翌日大清早马天库,便偷偷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县里。五金店老板用放大镜看了半晌,突然压低声说:“老哥,这是匈奴王的腰带扣!去年甘肃出土个类似的,拍卖行给了这个数……” 只见他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万!” 回去的路上,马天库的自行车在砂石路上歪歪扭扭,满脑子都是老板最后那句叮嘱:“千万别让文物贩子知道!” 此后的每一天,毡房夜夜亮着油灯。而马天库的妻子总用藏袍下摆反复擦拭金牌,忽然一天深夜停下动作:“州里文物队上个月来宣传,说上交国家有奖励。”马天库盯着炕桌上跳动的灯焰,想起文管所干部说过的话:“文物走私判刑七年起步。” 几天后清晨,祁连山还笼在青灰色雾霭中,马天库用红布裹紧金牌走进了海北州文管所。所长捧着金牌的手都在抖,因为这是当时的青海首次发现带铭文的匈奴金器,更是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直到省博物馆的表彰会上,专家指着展柜里的金牌向观众讲解:“这件狼噬牛金牌饰是匈奴贵族祭祀用品,见证了汉匈文化交融。我们要感谢牧民同志的保护性上交。” 而台下,马天库接过六万元奖金支票时,摄像机闪光灯照亮了他黝黑的面庞。当晚他给三个儿子各买了新书包,剩余的钱全部存进信用社。 如今这块金牌已成为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保险估值超过两千万元。博物馆档案柜里保存着当年的捐赠协议,纸页已泛黄但字迹清晰:“自愿上交,奖励陆万元整。” 只能说,时光终会赋予选择以重量。当鎏金的匈奴狼纹在展柜中凝视往来众生时,牧民当年攥着支票的手掌纹路,早已与历史脉络悄然交织,因为物质有价,而文明无价。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战国匈奴狼噬牛金牌饰(青海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青海日报|《百件文物说青海|狼噬牛金牌饰:汉代草原黄金装饰的奇葩》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1994年,青海一牧民大白天将妻子拉进屋,妻子见丈夫一副猴急的样子,不屑道:“你
南风意史册
2025-09-10 19:44:13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