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岁,在私立学校站了 23 年讲台,如今握着粉笔的手偶尔发颤,嗓子也常像塞了团棉花。上有八旬父母要赡养,下有刚上大学的孩子要供,这讲台,想歇不敢歇,想退不能退 —— 多少中年私立教师正陷在这样的两难里? 公立学校里,和我同岁的老伙计早转去教副科,一周就几节课,批改作业都有年轻老师搭把手。私立学校不一样,这里讲 “按劳取酬”,2024 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里写得明白,近七成私立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和课时量直接挂钩,45 岁以上教师为了维持收入,平均每周要比 30 岁以下教师多带 2-3 节主科。我算过一笔账,少带一个班,每月就少拿两千多,父母的降压药、孩子的生活费,哪一样都不能省。有人说 “都这年纪了还拼什么?” 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中年人的钱包,从来由不得自己松劲。 更让人揪心的是学校的淘汰机制。去年邻县一所私立学校,一位 51 岁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突发心梗,虽然抢救过来,校方还是赔了 12 万,年底就优化了三位身体欠佳的老教师。我们学校也一样,每年体检后都会悄悄调整 “风险名单”,身体亮红灯的老师,轻则被减少主科课时,重则直接解聘。上个月我腰椎间盘突出犯了,疼得站不住,还是咬着牙上完了全天的课,不敢请假 —— 谁知道一请假,会不会就被划入 “不合适” 的行列? 但硬扛从来不是办法。同校的李老师比我大一岁,去年拿着颈椎和血压的体检报告找校长谈,提出把两个主科班换成带教新教师 + 研发校本课程,校方一口答应。现在他每周课时少了 4 节,收入没降多少,人也精神了。我学着他的样子,整理了 23 年的教案和错题集,卖给了一家教育平台,每月多了笔额外收入,最近正申请每周三设为 “备课休息日”,校长说可以先试一个月。 其实私立学校也不是铁石心肠,他们怕的是 “突发意外”,不是 “合理调整”。2025 年《教师就业趋势观察》显示,45 岁以上有 10 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公办临聘、培训机构教研岗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了 22%。我最近也托家长打听了本地一所公办学校的临聘岗位,对方说 “经验够,工作量好商量”。 人到中年,讲台不是战场,不用非要拼得头破血流。23 年的粉笔灰,磨出的是教学的底气,不是硬扛的枷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用经验找对节奏,比死撑着更能扛住家里的天。毕竟,父母盼的是健康的儿子,孩子等的是安稳的依靠,不是讲台上硬撑的 “铁人”。以教师之名
49岁,在私立学校站了23年讲台,如今握着粉笔的手偶尔发颤,嗓子也常像塞了
大漠成王
2025-09-10 18:33: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