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赢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被颠覆!”——这是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9月6日说的话。 《金融时报》报道,他还强调中国是西方最强的对手。 如果在科技和战略上被中国超过,西方的日子会发生很大变化。 这句话丢出来,问题就摆在桌上:美国真能保证西方的未来吗? 曼德尔森的态度很直接。 他说英国要学冷战那一套,继续靠美国,签条约,搞联盟,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核聚变都捆在一起,对着中国。 他的意思很清楚,欧洲自己没底气,看到中国阅兵展示的装备,就明白单打独斗没机会,只能把美国推上前线。 美国自己也在折腾。9月5日,特朗普签了总统令,把“国防部”改回“战争部”。赫格塞思的头衔也改了,不再是国防部长,而是战争部长。 表面只是换块牌子,实质是改了思路。“国防”听起来是守,“战争”就是要主动出击。特朗普要借这个动作告诉国内,美军必须准备面对真正的大对手。 他想搞“重振美军”。过去几十年,美国打的都是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这些小国。要是碰上一个强大很多倍的对手呢?他心里没底,所以才用这种方式给美国人打鸡血。 问题也很现实。第一是时间。特朗普的任期到2029年,除去政治上的拖延,他真正能操作的时间可能只有三四年。美军现在松松垮垮,阅兵都能被网友调侃“不如大学生军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纪律和士气拉回来,根本不可能。 第二是钱。美军花钱大手大脚早就不是秘密,一个咖啡杯都能报几百美元。特朗普要实现强军梦,需要巨额军费。钱批下来,也不见得能花到刀刃上。军工集团要分,政客要捞,最后留给部队的寥寥无几。 曼德尔森的演讲听起来很紧张,其实暴露的是恐惧。他口中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西方几十年习惯的优势地位。 现在优势要失去,他们就下意识觉得天要塌。 笔者认为,他们担心的不是生活方式被颠覆,而是失去主导世界的那份安全感。
提前看到中美结局,英国大使预感大事不妙,对美国喊出一句话说到中美关系,最近几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