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为什么总是鼻涕倒流?从这一角度用药效果很好 不少鼻炎患者都有过这样的困扰:鼻子里的鼻涕不往前流,反倒一个劲儿往喉咙里 “淌”,鼻咽部总黏着痰似的异物,要么不停倒吸、吐唾沫,要么刺激得连连咳嗽,黏在嗓子眼儿里又痒又闷,别提多烦躁了! 这种情况西医叫 “鼻后滴漏综合征”,可一旦挂上 “综合征” 的名头,往往意味着病因复杂难明,治疗上也多是用喷剂、洗鼻液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停药没多久就反复。 其实从中医角度看,鼻涕倒流的关键症结很明确 ——脾胃虚弱、脾虚清阳不升,只要抓住这个核心调治,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为啥脾虚会导致鼻涕倒流? 中医讲 “脾主升清”,脾胃就像身体里的 “升降机”,负责把水谷精微转化的清气向上输送到头面部,滋养鼻窍、维系鼻咽部肌肉的张力。 一旦脾胃虚弱,“升清” 的动力不足,清气升不上去,反而出现 “气虚下陷”,鼻咽部的肌肉就会松弛无力,无法托住鼻涕,自然就往咽喉部倒流。 简单说,正常情况下清气托举着鼻涕,使其能正常从鼻孔排出;脾虚后 “托力” 不够,鼻涕就像没了支撑的重物,只能往后掉 —— 这就是鼻涕倒流的根本原因。所以不管鼻涕是清是黄、偏寒偏热,调理的核心都离不开升发脾气、升阳举陷,把脾胃的 “升降机” 重新启动起来。 核心药方:升清举陷,标本兼顾 多年临床中,我常用这个基础方调理鼻涕倒流,兼顾健脾与升阳,再根据具体症状加减,效果很可靠: 基础方:广藿香 、升麻 、荷叶 、人参 、石菖蒲 。 方中人参补脾胃之气,为 “升清” 提供动力;升麻、荷叶能引清气上行,直接加强鼻咽部的 “托举力”;广藿香化湿和脾,解决脾虚生湿的问题;石菖蒲开窍通鼻,改善鼻窍不通的伴随症状。 根据鼻涕性状调整: 流黄黏鼻涕(偏热):加生石膏、炒栀子、鱼腥草,清泻肺热、化解浊涕; 流清鼻涕(偏寒):加干姜、细辛、防风,温肺散寒、减少清涕生成; 频繁打喷嚏:加僵蚕、桑叶、防风、生姜,祛风散邪、缓解鼻痒喷嚏。 注: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轻重调整,务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成药搭配:简单方便,日常调理 如果觉得煎药麻烦,也可以用中成药组合调理,同样遵循 “健脾升清、祛风通窍” 的思路: 偏虚寒型(清涕多、怕冷):补中益气丸 + 荆防颗粒。 补中益气丸健脾升阳,解决 “气虚下陷” 的根本;荆防颗粒祛风散寒,改善外感风邪引起的鼻痒、喷嚏。 偏湿热型(黄涕多、易上火):先清火热(如用金银花水短期调理),待火退之后,换用玉屏风颗粒 + 鼻渊通窍颗粒。 玉屏风颗粒补肺健脾、增强卫气;鼻渊通窍颗粒清热通窍、化解浊涕,兼顾标本。 很多孩子按这个思路调理 1-2 周,就明显感觉鼻咽部的黏腻感减轻,鼻涕倒流次数减少;坚持 1 个月左右,倒吸、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 关键是抓住 “脾虚清阳不升” 这个核心,别只盯着鼻子治 “标”,把脾胃的 “升清” 功能补回来,鼻涕自然能回归正常排泄路径,鼻炎的反复也会大大减少。
鼻炎为什么总是鼻涕倒流?从这一角度用药效果很好 不少鼻炎患者都有过这样的困扰:鼻
灵松谈育儿
2025-09-10 14:42:0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