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老人称自己养了继子十六年,如今他翻脸不认人,见面也不喊妈。四儿子:大哥

正光谈事 2025-09-10 14:35:27

河南鹤壁,老人称自己养了继子十六年,如今他翻脸不认人,见面也不喊妈。四儿子:大哥已经有十年没来看望我妈妈,看到我妈妈偷偷抹泪,我可心疼。 耿女士哭着说:我从老大十二岁开始养,养了十六岁,直到他成家。如今她翻脸不认人,见了面也不见我一声妈。 耿女士回忆自己刚嫁到老伴家的时候,老伴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十二岁,老二八岁,老三五岁。三个孩子看到爸爸取回一个陌生的后妈,心里很排斥耿女士 对于小孩子的排斥,耿女士没有往心里去,她认为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终有一天会认可她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她不怕自己打动不了三个孩子的心。 由于家里孩子多,加上原本家庭条件不好。耿女士和老伴分工合作,老伴出去打工挣钱养家,耿女士在家里照顾孩子料理家务。 耿女士看到孩子们都在长身体,饭量大。因为家里没钱买更多的粮食,为了能让三个孩子吃饱,耿女士也是变着法子给孩子做饭。有时,她为了让孩子吃饱,她宁愿自己少吃一点。 男孩子顽皮,爱打闹,衣服也容易脏。耿女士只要看到孩子们的衣服脏了,她都会把孩子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衣服裤子破洞了,耿女士拿来针线仔细给缝好。 耿女士在有限的条件下,她尽自己所能尽量让孩子吃得饱,穿得干净暖和。即使自己是后妈,她也要让孩子过得不比别人差。她不想三个孩子被别人说是没妈的孩子。 耿女士对三个孩子的付出,得到了老二老三的认可,他们管耿女士叫妈。老大虽然没有改口,但是态度上也对耿女士改变了很多。 看到孩子们的改变,耿女士的心里是欣慰的,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孩子是懂得感恩的。 耿女士和老伴婚后生有一子,老四。虽然耿女士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她没有忽略三个继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们好。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的老房子已不够住。耿女士和老伴商量:老大长大了,要成家娶媳妇,不如给老大盖间房子?老伴同意了耿女士的建议。 老两口拿出积蓄给老大盖了房子,并成家。老大在这以后打心里也接受了这位后妈,他管耿女士叫妈。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又幸福的过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伴先耿女士一步离去。在老伴去世后,耿女士没有离开,她依然选择留下来。 本来在老伴年老的时候,他建议耿女士轮流到四个孩子家里住。耿女士想着自己还能动,她不想麻烦孩子,就拒绝了老伴的建议。 后来老伴去世后,四个儿子也想接耿女士到家里轮流住,以尽孝心。耿女士还是不愿意,她宁愿自己住在老家。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的,老大和耿女士走得有点远了。 老大不怎么去看望耿女士,有时候路上碰见了他也不会喊耿女士为妈妈。耿女士看到老大这样,她心里很难过,有时她想起以前对孩子的付出,她会偷偷的哭。 老四看到妈妈这样,他心里咋难过。他希望大哥能够来看一看老母亲。同时也希望母亲和大哥的疙瘩能够解开。老四陪着母亲找到大哥,想把这事说开。 老大看到老四和耿女士的到来,他没有反感,也没有很热情。 老大得知老四和耿女士来意后,老大对耿女士说:我没有嫌弃你,我也不会把你当陌生人。 老爸在的时候,他就叫过你轮流住各家,你不愿意。现在如果要轮流住,我还是愿意的。 虽然老爸去世后,我和你没有什么来往,是生疏了一点。但是,去年我还叫女儿去看望你,她还给你提了一桶油。 说到这里,耿女士连忙解释:她提了一桶油来,我也给了她两百块钱。 老大:你别给钱不就行了?你是当奶奶的。我如果把你当外人了,我都不会叫你坐一张桌。我闺女嫁人的时候,我还是叫你坐到一张桌上吃饭。 对于耿女士说养了老大十六年。老大不认可。他说:具体养了多少年,我不记得了。大概是十七、八岁开始养我。我奶奶也养了我几年。我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十六岁。 老大看到耿女士欲言又止,他摊开说:你现在六十六了,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如果现在要轮流赡养,我还接受。 耿女士听后直接问老大:你爸当初赔偿的工伤款在哪里? 老大:在我舅舅那里。那个钱是我三叔和舅舅一起保管。 耿女士听后提出要把这笔钱分了。 老大问耿女士:这钱分了也中。那你老了怎么办?我叔叔和我说过这事,他说我爸交代他的。如果我妈生病住院,超过一万元,四兄弟平分。不超过一万元,轮在谁家谁出钱。 如果有一个兄弟不掏钱,就把父亲分给他的那一份给掏出来给妈看病。 经过沟通,耿女士还是坚持要把老伴留下来的钱分了。她觉得钱握在她手里,她心里踏实。 但是,分钱要征求三个继儿子的意见。 老二:我愿意赡养妈妈的。分钱我没意见。 老三:对于赔偿款分不分都行,该怎么养就怎么养。分了也可以,养老也可以。 老大:我没有意见。把你(耿女士)的那部分给你。明个你老了,我尽我的义务给你养老。说完,老大喊了耿女士一声妈。 到此,横在母子之间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0 阅读:0
正光谈事

正光谈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