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记住一个冷门方,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肠息肉往往并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10 14:34:44

肠息肉,记住一个冷门方,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肠息肉往往并非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病”,它更像是肠道发出的“紧急警报”——其核心问题大多集中在“肠道气机失调”与“痰湿瘀血积聚”之上。   我极少建议患者盲目且长期地服用一些号称能消除息肉的药物。一方面,这类药物大多药性偏于峻猛,容易对脾胃造成损伤,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它们往往只能暂时缓解肠道表面的瘀堵状况,却无法从根本上调理导致息肉产生的根源问题。所以,很多患者在停药之后,息肉又会出现增长的趋势,这也就难怪大家会觉得肠息肉这个问题“难以稳定控制”了。   其实,只要能够找准肠道痰湿瘀血的症结所在,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调理,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之前门诊来了一位中年上班族,他平时工作忙碌,压力巨大,饮食毫无规律可言,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还特别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像烧烤、火锅之类的几乎每周都要吃上好几次。半年前,他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肠道内有0.4cm的息肉。从那以后,他就总感觉下腹部隐隐作痛,那种疼痛说不清具体位置,就像有一股气在肠道里乱窜,时不时地刺痛一下。每天早晨起床后,嘴里又苦又黏,仿佛含了一口苦水,怎么漱口都去不掉那股异味。而且,只要一吃油腻的食物,就会感到恶心反胃,肚子胀得难受,晚上睡觉也不安稳,常常因为腹部的不适而醒来。当地医院建议他“定期观察”,可他心里却越来越慌,总是担心息肉会不断变大,最后不得不进行手术切除肠道,那可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了。   给他诊脉时,我发现他的脉象弦细而涩,舌苔厚腻且微微发黄,舌质颜色偏暗,舌边还有明显的齿痕。综合这些症状和体征,这明显是“肠道气机阻滞、痰湿瘀血积聚”的表现。   于是,我给他开了“理气化痰逐瘀汤”进行加减治疗,方子组成如下:木香、郁金、浙贝母、法半夏、茯苓、桃仁、红花、鸡内金、炒白术、炙甘草。   患者喝了三周后,再次来复诊时,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脸上的愁容也消散了。他说下腹部的疼痛明显减轻了,那种气窜痛的感觉几乎消失了,早晨起床后口苦口黏的症状也改善了不少。上周公司聚餐吃了点红烧肉,以往吃完肯定会恶心肚子胀,这次却没有出现那些不适症状。接着,我根据他当前的病情,对原方进行了微调,减少了桃仁、红花的用量,加入了山药以增强健脾益胃的功效,让他再继续服用一个月。一个月后复查肠镜显示,息肉不仅没有继续增大,反而稳步缩小,肠道黏膜也比之前更加光滑,他终于不用整日盯着“手术切除肠道”的事情而焦虑不安了。   为什么这个方子会如此管用呢?关键还是在于准确抓住了“肠道气机通畅”与“痰湿瘀血清除”的核心要点。   人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或者总是食用一些油腻、甜腻、辛辣的食物,就会导致肠道的气机运行不畅,出现阻滞的情况。而肠道气机阻滞,又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在肠道内积聚。同时,气滞还会导致血瘀,痰湿与瘀血相互胶结,就会在肠道壁上形成息肉。此外,肠道气机不畅、痰湿瘀血积聚,还会带来口苦口黏、下腹疼痛、食油不适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方子中的每一味药材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木香和郁金能够理气止痛,把肠道内阻滞的气机疏通开来,就像给拥堵的肠道“开闸放水”,让肠道的气机恢复顺畅运行;浙贝母和法半夏可以化痰散结,痰湿是息肉形成的“温床”,这两味药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的生成,避免痰湿再次积聚形成新的息肉;茯苓和炒白术能够健脾祛湿,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防止水液在肠道内停滞而形成痰湿;桃仁和红花可以活血化瘀,帮助消散肠道壁上的瘀血,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鸡内金能够消食化积,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缓解吃油后恶心肚子胀的症状;最后加入炙甘草,它既能调和所有药材的药性,使整个方子更加温和,避免药物对脾胃造成损伤,又能辅助健脾,增强脾胃的功能。   整个方子围绕“理肠道气机、化痰湿瘀血”来进行配伍,不管是肠息肉带来的下腹疼痛,还是口苦口黏、食油不适等问题,只要找准肠道痰湿瘀血的根源,顺着气机与痰湿瘀血进行调理,肠道的状态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