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什么叫滴水不漏。 “康复要一直持续到退役那天为止。” 绝了。真的绝了。 球迷满怀期待地问朱婷,伤好了没,啥时候回国家队啊? 她就云淡风轻地回了这么一句。 你品,你细品。 这话的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伤,是个“状态”,不是个“问题”。它会一直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意大利联赛大杀四方。 所以,能不能回去,别再问我的手腕了,跟它关系不大。 就拿上周斯坎迪奇对阵米兰的比赛说吧,朱婷扣球时手腕上还缠着薄薄的肌内效贴,可照样轰出28分,最后一个探头球直接钉在对方场地死角。赛后她笑着说“贴布是习惯,不是因为疼”,这话里的底气,比任何“伤好了”的保证都实在。反观之前总有人揪着“手腕旧伤”说她“不行了”,现在看来,是这些人没搞懂——顶级运动员的伤病从来不是“要么全好要么报废”,而是学会和它共存。 谁忘了2021年东京奥运那事儿?当时朱婷带着没养好的手腕硬上,扣球力量掉了一大截,最后女排没出线,她自己还被骂“躲球”。现在她学聪明了,不在状态没调好的时候勉强归队,反而在意大利联赛一点点找节奏,既保证了竞技状态,又能科学康复。这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比盲目“为国出战”更靠谱。 球迷盼她回国家队的心情能理解,毕竟少了朱婷的女排,强攻端总差点意思。但别忽略她话里的潜台词——“回不回”的关键,可能不在她的伤,而在能不能有让她安心发挥的环境。比如训练时的伤病防护、战术里的角色定位,这些要是没理顺,就算回去了也打不出最佳状态。 那些天天喊“朱婷快回来”的人,不如多看看她在意大利的比赛细节:她现在不光扣球稳,一传和防守也比以前更全面,这都是在“和伤病共存”的过程里磨出来的本事。真等她觉得“状态到了”,不用催也会归队;要是没准备好,再急也没用。
这么多人念叨朱婷,我想对朱婷说2句“肺腑之言”第一句,千万不为所动。表面上这
【3评论】【2点赞】
用户14xxx89
赖赵不让回国家队,朱婷也只能这样说了。朱婷好样的,自己快乐地享受排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