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科学术立场问题闹得动静有些大,可能需要看看方向了
武汉大学的事,本来只是个性骚扰炒作案,不管如何收尾,风向已经定了。“小仙女”这个名词臭了,男性群体觉醒,男性部门向女性部门的转移收入规模大幅下降。我看趋势有点心得,“小仙女”应该翻不起大浪了,失去了社会支持,走下坡路了,得去处理结婚化债之类的破事。
但是,往大里说,为什么会有“小仙女”现象?为什么武汉大学似乎不大的事,会引发全社会哄动?这背后,有很大的文科思维倾向问题:某些中国文科领域有些不太对劲。如一位朋友,接连翻出了很多问题学者、问题论文。
中国理工科,进步显著,很多领域都干到世界最强了。有问题,但成绩更大。中国理工科男性女性都有很多杰出人士,我最近发现生物制药领域女性参与很多。创新药领域一大堆女性精英高管,既有科研管理贡献,又发了财,非常好的正面典型,不知道为啥没人吹捧。
但是文科方面,实在是有点难于置评。我感觉中国文科领域,可能有根本性的方向错误。不是专家,但真的感觉很不好。
文科,为啥它不是理工科?如果搞的是客观研究,研究物质,或者把人体当动物一样搞生物研究,这是理工科。文科,特性就是主观,要研究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人文。这里,就怎么也逃不开“价值观”的影响。你可以搞一堆客观数据,最后,还是会有主观的问题,如要用哪种价值观的视角去分析。
例如法律,无论如何都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有的学者,主张社会要照顾女性,对女罪犯的应该率先废死。这些我没有意见,是说,这些东西是价值观。
那中国高校,以及很多研究单位,文科领域的价值观是啥?这方面似乎没有明确的说法。似乎是混着来,有时有标准,有时很混乱,说不清。
按理工科的经验,学术是要有标准的,数据对错、好坏,能实践检验。这方面中国干得不错,体系有效。
那文科领域的标准是什么?感觉很混乱。例如,一种KPI是帮助中国企业扩大品牌声誉、帮助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正面影响力。理工科以数据的方式,实现了这个KPI。有些文科活动,似乎不是,感觉是在扩展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力,解构中国传统文化,攻击解构传统中国女性优点。
就是感觉不对劲,具体文科要怎么KPI,这个很专业。但应该可以来看下方向,说不定能有不错效果。
朱晓
文科出成绩慢,不如理工科快,这很显然。但哲学的引领、杰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现应该是照亮社会的一道道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弱势的悲悯、对丑陋的讥讽、对正义的讴歌……这些会让社会温暖起来。对文科的失望,正是因为这个社会“光照不足”,文科工作者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担当与向上向善的强烈追求。文理科应相得益彰,文理科组成社会的血与肉。理科弱了几千年,文科也没强到哪儿去。今天反过来重理轻文,同样理科也不会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