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女性受够了,韩国社会长期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很多女性发现,结婚生子反而让她们失去经济独立和社会身份,于是开始用“不婚不育”来表达抗议。 但这几年,抗议逐渐变味了,一些极端论坛和社交媒体小组成了情绪的放大器,从最初是支持女性发声,后来却演变成大量攻击男性、甚至鼓励“彻底割席”的舆论场。 很多20-30代的韩国女性面对的是:就业难、买房难、晋升难,还要被催婚催生,而男性也觉得委屈,他们认为自己同样被社会压力逼迫,却反过来被贴上“压迫者”的标签,于是双方越来越对立,越来越不想沟通。 这种“不交流运动”表面上是个体选择,实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冷战,家庭关系被切成两半,父女之间、兄妹之间,本应亲密的关系变得冰冷僵硬。 这早已不是平权,而是一种扭曲的社会自我保护,当正常沟通的桥梁被斩断,理性对话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极端的声音越大,温和的人就越沉默,结果就是性别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甚至演变成彼此仇恨。 或许我们需要意识到:追求平等不等于否定一切性别存在,拒绝压迫不意味着拒绝所有人性联结,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首先都是“人”,如果因为反抗一种偏执而陷入另一种偏执,那最终谁都无法真正向前走。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吧!
其实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女性受够了,韩国社会长期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很多女性发现,结
热点急先锋
2025-09-10 11:15:14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