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行盛大的仪式纪念抗战胜利,没想到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却不舒服了!他说他父亲郝柏村以前被邀请出席阅兵都拒绝了,还强调抗战功绩得属于“中华民国”,不能被错置混淆。这话听着就不对劲,好像抗战是某一个政权、某几个人的功劳,跟其他中国人没关系似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郝龙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的父亲郝柏村在当年被邀请出席阅兵时都婉拒了。他强调抗战功绩应属于“中华民国”,不能被错置或混淆。 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讲原则,但仔细琢磨,却有一种割裂历史的味道。抗战的胜利,难道真是某一个政权或者几个人的功劳吗?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抗战是全民族的胜利,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回顾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全国上下都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行列中。 北方、华北、东北的战场上,无数普通百姓、青年学生、乡村民兵以及地方武装挺身而出,参与抗击敌军的行动。更重要的是,在敌后,另一种形式的抗战同样艰苦而卓有成效。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也保护了广大民众,为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 红色根据地的建立、敌后抗日武装的坚持,都成为全国抗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郝龙斌的言论似乎忽略了这些历史事实,把抗战功劳单一化为“中华民国”或蒋介石个人的荣誉。 这种表述,无疑是一种历史上的偏颇,也是对那些在敌后坚持战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家园的共产党员和广大民众的不公。 抗战不是某一政党或某个领导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的激烈对抗,还是敌后战场的艰苦游击,都同样值得铭记和尊重。 纪念抗战胜利,不应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更不应将历史简化为一方功劳的叙述。 尊重历史,是对先烈最基本的敬意。正如很多历史学者指出的那样,将抗战胜利归功于某一个政权或个人,是对历史的扭曲,也容易误导后代。 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是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胜利。 任何试图将历史政治化、将功劳割裂化的行为,都无助于民族团结,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分裂。 在纪念仪式上,我们看到了不同世代的人们对历史的共识:铭记抗战,不仅是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是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老战士们讲述的故事、历史照片和文物、以及庄严的国歌声,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抗战的艰苦和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任何政治立场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抗战胜利的意义,不仅在于战胜外敌,更在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 无论是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武装,亦或是广大普通百姓,他们在不同战场、以不同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构成了整体抗战体系。 正因为如此,纪念抗战胜利,应当承认各方的努力与牺牲,而非将历史功劳单一化、政治化。 郝龙斌的话,也许是出于对父辈经历的尊重,但在公开场合强调抗战功劳“属于中华民国”,却容易造成历史认知的偏差。 历史不是某一政党或个人的专利,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任何忽视这份集体记忆的言论,都会显得格外突兀,也可能伤及民族团结的情感。
我们举行盛大的仪式纪念抗战胜利,没想到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却不舒服了!他说他父亲
恒南情情
2025-09-10 09:4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