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压中国发展,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亿订单。他们还没来得及得意,就被中国的“应对措施”彻底打脸! 早年间中国火车轮子全靠进口,连普通货车轮都得看别人脸色。1963年马钢造出第一只国产轮箍时,工人们敲锣打鼓庆祝,可到了高铁时代,技术门槛又上了好几个台阶。 咱们的研发人员拿着进口车轮当宝贝,翻来覆去地测成分、量尺寸,光拆解分析就耗了大半年,最后发现这碳素微合金钢的配方比中药方还讲究,一点点成分偏差就可能让轮子在高速运行时开裂。 师傅们守在一千多度的炼钢炉前,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温度曲线,差五度都得重新来。有次为了测试车轮在极寒地区的性能,研发团队跟着检测车跑遍了哈大线的冰天雪地,夜里零下三十度还钻到车底量数据,冻得钢笔都握不住。 热处理工艺,这一步直接决定轮子的韧性和硬度,团队光试验方案就设计了几十套,报废的车轮堆得像小山,终于摸透了“升温—保温—淬火”的精准节奏。 2014年瞄准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8个月就拿出了D2型新材料,检测报告出来时,连请来的德国专家都直咂舌,这轮子的疲劳寿命比他们的ER8标准还高15%。 接下来的60万公里装车考核,从大西线的戈壁到郑徐线的隧道,车轮耐磨度、圆度误差全达标,2017年终于拿到了CRCC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能商业化生产高铁车轮的企业。 当初说“不卖给中国”的企业,眼睁睁看着马钢的车轮装遍了复兴号,甚至出口到70多个国家。有次在东南亚的高铁招标会上,咱们的车轮因为性价比高,硬是把日本的订单抢了过来。 现在马钢车间里,新一代400公里时速的车轮正在测试,师傅们又琢磨起了低碳制造,连生产过程都比国外节能20%。那些堆在仓库里的报废车轮,如今成了厂里的“功勋展品”,旁边摆着的出口订单排到了后年。 越是被人盯着不让发展的领域,咱们越能憋出好技术,毕竟核心技术这东西,从来都不是买来的,是靠一炉一炉炼、一轮一轮试,实打实拼出来的。
日本准备收复北方四岛和库页岛?如果日本真那么干,我们如何应对?最近,日本在北方四
【144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