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也不意味着湘军就能赢,战斗力摆在那里。 话说回来,好多人都觉得天京事变一闹,太平军就该塌台了——精锐死了一万多,翼王石达开又带着十万大军出走,连天王洪秀全都躲在天王府里不敢露头。 可您细琢磨琢磨,这仗哪是光靠几个人、几场内斗就能定输赢的? 就说湘军吧,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凛凛,可内部早就乱成一锅粥。曾国藩刚开始带兵那会儿,靠的是“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办法,士兵大多是湖南老乡,乡里乡亲的能一条心。 可天京事变后,湘军越打人越多,从几万涨到十几万,兵源也杂了——有地主家的少爷来混功名,有地痞流氓想捞油水,甚至还有从太平军投降过来的“降兵”。 这些人各有各的心思,打仗的时候能拼命吗? 就拿1858年的庐州之战来说,湘军主帅李孟群被太平军围在城里,底下士兵一看形势不妙,居然有人偷偷打开城门投降,气得李孟群最后投水自尽。您说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再看太平军这边,虽然丢了南京周边的要地,可基层的兵力和百姓基础还在。尤其是陈玉成、李秀成这两个年轻将领冒出来,一个敢打闪电战,一个会打运动战,硬是把局面撑住了。 就说1858年底的三河镇大捷,陈玉成带着两万太平军,把湘军李续宾的精锐六千人全包了圆。 李续宾可是湘军里出了名的“猛将”,之前打岳州、打武昌都没吃过这么大的亏。这一仗打完,湘军内部吓得直哆嗦,好些个刚招的新兵甚至开了小差。您说要是湘军真像传说中那么厉害,能被太平军啃掉这么大一块肉? 还有人老说太平军“内斗”后就没了魂,可您知道吗?太平军在农村的根基深着呢。 他们在占领区搞“圣库制度”,虽然执行得越来越歪,但穷苦百姓确实能分到点粮食;打仗的时候,农民挑担子、运粮食、当向导,比湘军那支“客军”熟悉地形得多。 湘军越是往内地打,补给线拉得越长,粮饷经常断供,士兵们饿肚子打仗,哪来的士气? 反观太平军,哪怕被围在城里,老百姓也会半夜翻墙送吃的,这种“人心向背”,可比单纯的兵力数字实在多了。 其实啊,好多历史书里总把天京事变写成“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好像从此之后就只能等着灭亡了。 可仔细看时间线就知道,从1856年到1864年,太平军还撑了整整八年——这八年里,他们破过江南大营、打过浦口战役、甚至差点攻破上海。 要是真像有些人说的“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就没战斗力了”,那这八年仗是怎么打的? 说白了,战争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天京事变确实伤了太平军的元气,但湘军也没强到能一口吞下整个太平天国。 双方的此消彼长、内部的矛盾、底层百姓的支持,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让太平军在绝境里多撑了八年。 #太平天国天京# #清军大战太平军# #太平军营房遗址# #洪秀全太平天国# #天洪秀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太平天国打了14年,为何没有一支骑兵?是太平军不会骑马,不能驾驭战马的吗?185
【1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