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和许世友下棋,主席上来先走老将,许世友懵了,问道:您是不是走错

熹然说历史 2025-09-09 23:37:46

1973年,毛主席和许世友下棋,主席上来先走老将,许世友懵了,问道:您是不是走错了?毛主席叹了口气,说道:我这个老将,谁也指挥不动喽,只好自己挪挪喽! 一盘看似普通的象棋,却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当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公然抗拒调令时,毛主席没有发火训斥,而是请他下棋。谁能想到,主席的第一步棋竟然违反常规,直接移动”老将”?这步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 说起1973年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可是当年震动全国的大事。毛泽东在12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这话说得很直白,就是担心将领们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产生地方主义思想。当时全国有11个大军区,除了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因为刚任职不久原封不动外,其他八个军区的司令员都要对调。具体安排是北京与沈阳对调,南京与广州对调,济南与武汉对调,福州与兰州对调,而且要求10天内完成。 可这个决定一下来,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就不乐意了。许世友这个人性格直爽,有什么说什么。他当时就表态说,是毛主席亲自让他守南京的,除了南京哪儿也不去。这话传出去,其他几个军区司令员也开始观望,调令的执行遇到了阻力。 许世友为啥这么抗拒呢?说起来也能理解。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8岁时因家贫进入少林寺学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参加革命后,他从红军时期一直打到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南京军区干了这么多年,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突然要调走,心里不舒服也正常。 毛主席听说许世友有抵触情绪,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让人传话请许世友到中南海下棋。许世友接到通知后心里直犯嘀咕,主席这么忙还有时间下棋?肯定是为了调令的事。 到了毛主席的书房,棋盘已经摆好了。许世友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对下棋只是略懂皮毛。棋局开始,许世友执红棋先走了一步兵,这是很常规的开局。 可毛主席接下来的一步棋让许世友愣住了——主席竟然直接移动了”帅”这枚棋子!按照象棋规则,帅是最重要的棋子,一般不会在开局就移动,这等于把自己最重要的棋子暴露在危险中。 许世友以为主席走错了,小心翼翼地问:“主席,您这步棋是不是走错了?” 毛主席听了,放下棋子,长长叹了口气,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我这个老将,谁也指挥不动喽,只好自己挪挪喽!” 这句话一出口,许世友瞬间明白了。主席这哪里是在下棋,分明是在用棋子说话!主席是在告诉他:如果连下级将领都指挥不动了,那我这个最高统帅也只能自己行动了。 许世友当场就红了脸,立即起身向毛主席敬礼,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从那以后,许世友再没有对调令提出任何异议,还主动做其他将领的工作,确保对调顺利进行。 1973年12月,八个军区的司令员按计划完成了对调。许世友从南京调到广州,与原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完成了对调。到了广州后,许世友很快适应了新环境,继续发挥着优秀军事指挥员的作用。 1974年1月,南越军队入侵我国西沙群岛,许世友指挥了著名的西沙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完胜,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这场胜利也证明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正确性——将领们到了新环境依然能够出色地履行职责。 许世友后来历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0岁。 回过头来看,毛主席用一盘棋就化解了一场潜在的组织危机,这种领导艺术确实高明。他没有严厉批评许世友,而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让这位铁血将军自己醒悟,既保全了许世友的面子,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智慧不在于强制命令,而在于因人而异,用合适的方式让人心服口服。毛主席那句”我这个老将,谁也指挥不动喽,只好自己挪挪喽”,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党内教育和军队建设的经典案例。 一步棋,道出了领导的智慧;一句话,化解了组织的危机。在你看来,毛主席这种”以棋喻理”的方式是否比直接批评更有效?如果你是许世友,面对这样的”棋局教育”,会有什么感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